情,再别说卫国了,所以还是原谅卫国吧,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两口子在一起,照顾好孩子,经营好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卫国妈的话似乎说开窍了冬梅,瞬间,她对卫国的恨,便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

    同时,她也在心里一再的告诉自己,即使卫国再怎么对涛涛,他都是爱涛涛的,哪里有父亲不爱自己儿子的事情呢。

    冬梅叹了口气,决定在三天之后,原谅做错事情的卫国。

    下午,冬梅哥听说冬梅来了,特意一家子过来拜访冬梅,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重大的抉择,该是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他觉得冬梅在城里呆的时间长,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眼光要比他们这些庄稼汉长远的多。

    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冬梅弟弟也在附近村子里卖完了葱,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全家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了一起。

    而春梅所在的闫村比较远,所以一时半会儿没法过来。

    冬梅弟有两个孩子,大的女儿五岁,叫尹青,小的儿子叫尹刚,两岁。

    冬梅哥也是一儿一女,大的叫勇勇,比涛涛大两岁,小的叫娟娟,比涛涛大一岁。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晒着已经不太温暖的阳光。

    冬梅哥征求大家意见,是否要去宝鸡市里卖水果?

    由于冬梅嫂的哥哥在宝鸡市的一家医院工作,他发现医院附近卖水果的生意特别好,所以便建议在村里种地的妹妹和妹夫,放弃家里的几亩地,去宝鸡卖水果。

    冬梅哥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卖过水果,而且对这一行根本不了解,再加上传统的小农思想的束缚,他根本放不下家里的那几亩地。

    冬梅弟听了哥哥的描述,当即建议哥哥放弃去宝鸡的想法。

    冬梅弟告诉冬梅哥,一是因为那里太远,人生地不熟。

    二是因为做生意有许多的未知因素,万一赔了怎么办?

    庄稼人可没有本钱去交学费。

    冬梅弟的话有一定道理,在哪个时代,村里人主要以吃面为主,没有钱买水果,也根本不吃水果,所以根本不知道哪个水果好吃,哪个水果卖的好,这就增加了卖水果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

    冬梅哥听了弟弟的话,点点头说:“有道理。“

    冬梅爸也不同意冬梅哥去那么远的地方卖水果,因为他觉得自己周围的村民,好像没有一个人吃水果的,所以便认为,如果儿子去卖水果,怎么卖的出去呢?

    显然,冬梅爸低估了城乡消费能力的差别。

    冬梅妈虽然没有主意,但是作为一名非常传统的女人,她还是觉得保守点为好,就在家把这几亩地种好就行了。

    况且关中腹地,耕地平整,灌溉又好,几乎年年丰收,只要温饱能解决了,那就可以了啊,还有什么好眼馋的呢?

    听了弟弟,爸妈的建议,冬梅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就在家,种好自己的拿一亩三分地才是王道。

    可是,冬梅却站了出来,她力排众议,坚定的支持哥哥离开农村,出去闯一闯。

    冬梅告诉哥哥,农村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离开黄土地,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谋求更好的生活,让家庭过上好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如果始终把眼光放在微不足道的田地里的话,是非常愚蠢的。

    冬梅的话,激怒了本来脾气就比较暴躁的冬梅弟,他直接跳出来反驳冬梅说:“农村人,生来就是与土地为伍的,如果离开了土地,那生活就没有保证,跟叫花子有什么区别?“

    冬梅反问弟弟说:“那你怎么解释卫国,他也不是离开了土地,也没有见他生活的有多么的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