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的长孙刘循。”虽然提到刘循时贾龙语气之中甚是恭敬,但刘循却得意洋洋,毫无谦逊之色,态度傲慢之至。

    虽然刘循态度非常无礼,但贾诩非但不生气,还差点笑出声来,恨不得扑上去亲刘循几口,但老狐狸贾诩却没有冲动,而是满面堆笑道:“刘将军少年英雄,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贾诩只恨无缘相见,今日蒙天之幸,得见人称‘益州小宋玉、西蜀小李广’之称的刘公子,足慰平生了。”

    “益州小宋玉?西蜀小李广?”刘循疑惑道:“我有这称号?我怎么没听过?”

    “刘公子过谦了。”贾诩正色道:“刘公子的绝世容颜,长安少女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对刘公子无比仰慕;刘公子的盖世武艺,鬼神之策,天下武人闻之胆寒,即使太师的义子、有天下第一武将的吕温侯,都对刘公子赞不绝口,说天下英雄之中,只有刘公子可与他匹敌。”

    “真的吗?”刘循毕竟年轻,又自幼生在富贵之家,涉世不深,三两下便被老毒物哄得眉开眼笑,只觉得天下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这贾诩了。

    “公子面前,小生不敢妄言。”贾诩此刻脸上的表情仿佛就是最纯洁的天使一般,贾诩又摇头叹道:“若小生早知刘公子在这剑阁,小生定劝太师领军北归,不敢再冒犯公子虎威了。”

    “哈哈哈哈……。”刘循得意的狂笑道:“若祖父大人早让我上战场几天,那有他董卓猖狂的份?如今本公子率军亲征,那董卓若不早日退出益州,本公子定取他项上人头。”

    贾诩陪笑,连连称是,正要再拍这轻浮少年马屁时,这时另一员武将阴**:“贤侄,你我昨夜才到剑阁,不明敌情,话还是不要说得太满的好。”这武将大约二十多岁,也生得相貌堂堂,只是面色阴郁,总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贾诩惊喜得险些晕去,心说这就是刘焉的私生子刘瑁了,难怪今天在关中看到两支装备完全不同的益州军,一支是贾龙的部队,装备低劣但斗志昂扬,另一支衣甲鲜明却趾高气昂,原来他们是昨夜才到的。贾诩心中暗暗感谢刘焉,心说刘焉啊刘焉,你可真是给太师送了一份厚礼了。

    刘瑁虽是长辈,却是刘焉庶子,刘循虽是晚辈,却是刘焉嫡孙(PS:即刘璋长子),所以刘循平时并不怎么把刘瑁放在眼里,听刘瑁语带讥讽,刘循顿时大怒,正要反唇相讥,贾龙打断他们,“三公子,小少主,你们远来疲惫,这与敌军交涉之事,还是交给末将的好。”

    刘瑁和刘循本是如同斗鸡般对视,听到贾龙的话,两人不约而同的把敌视的目光转向贾龙,异口同声吼道:“汝不过是边陲小将,也敢命令于我?”

    贾龙部下诸将无不面上变色,都起身怒视二人,但贾龙拉住他们,不卑不亢道:“三公子,小少主,贾龙的确是边陲小将,但主公已有明言,军中大小事务皆由贾龙处置,所以,请你们遵守主公之命。”

    刘瑁与刘循对视一眼,一起起身出厅,只有那刘瑁回头喝道:“贾龙,那吴懿乃是我父深恶痛绝之人,你若私放于他,我绝不轻饶于你!”

    贾诩纳闷了,吴懿在川中居住不过数年,听吴懿说,他们兄弟与妹妹三人在川中并无仇家,但看刘瑁这神情,就象和吴懿有深仇大恨一般,这又是怎么回事?贾诩偷看厅中诸人神色,见贾龙不动声色,其余诸人都是愤愤不平,惟有张松面带嘲笑的看着刘瑁背影,贾诩心中顿时明白,这张松知道内情。

    刘家叔侄走后,贾龙思虑再三,对贾诩说道:“文和先生,太师提议虽好。”说到这里,贾龙轻摇苍白的头颅,黯然道:“但那吴懿确实是主公严令捉拿的要犯,请恕贾龙不能答应。”

    贾诩一楞,心说原来刘焉真有这条命令,这事情越来越复杂了。贾诩佯作惊讶,“贾老将军,那张任是你爱徒,你们之间情同父子,为什么不能答应?”

    贾龙无语,只是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