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沉淀而越发浓烈。

    比如——仇恨。

    沈幽然,就背负着仇恨,由于某种因缘,他发誓要为顾其宗报仇,而他复仇的目标是……整个武林。

    这次的少年英雄会,就是他整个复仇大计的“第一步”;这一步实施起来虽是复杂,但他现在已经把事情办了七成了,可以说相当顺利。

    至于那“武试”到最后谁能夺魁,其实沈幽然早已是不关注、也不在乎了。

    而下一场八进四的比赛中要出场的两位少年中,也有一位是对比武结果并不在乎的,此人法号——淳空。

    别看淳空今年只有十六出头,但他在少林寺的辈分和声望可都不低;前文提过,孙黄二人第一次见淳空时,见他“身着僧袍、头顶戒疤、眉清目秀、齿白唇红”,这里有个细节……一般来说,按照这个宇宙的少林寺的规矩,十六七岁的小沙弥,通常都是没有资格在头上留戒疤的,你得在修行上有所成就,佛法上得到一定认可了,才有资格让师父在头上烧戒疤。

    那么淳空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这事儿还得往回说……

    十六年前一个风雪加交的夜里,少林寺的寂尘大师在一间破庙里捡到了一个弃婴。

    寂尘发现这孩子时,孩子已然是气若游丝、一动不动,其脸上泪痕也结成了霜;很显然,这孩子被丢在庙里至少已有一两个时辰,他在冻饿之中一直哭泣,哭最后便连出声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时的寂尘正在苦行游历,是靠化缘和借宿在解决食宿的,那晚他自己也已经饿了两天一夜了,好不容易才化到了半碗白粥,顶着风雪来到一间破庙,想生起火来把粥热一下喝了,谁料又遇到了这种事。

    出家人慈悲为怀,何况是寂尘这样的高僧,他一看孩子还有一口气,便赶紧敞开衣襟,把婴儿揣进了自己的怀里,直接用体温来给孩子取暖,并迅速生起了火,把热好的白粥小心翼翼的吹到温和的程度,一口一口耐心地喂到了孩子的嘴里,而他自己到最后还是一口都没吃上。

    淳空,就是这样奇迹般的活下来的。

    后来,寂尘便带着他回到了少林,但并未给他起名,只管他叫“娃儿”。

    淳空自幼便与佛有缘,每日耳濡目染,刚学会说话,便会吟诵佛经,堪称慧根稳固,心性澄明;到他五岁时,寂尘终收他为徒,给他起了“淳空”这法号。

    那年,寂尘大师已经五十有三,他的下一辈,即和淳空同辈的“淳”字辈弟子,最年轻的也都快三十了。

    因此,如今少林寺里那些四十岁左右的中坚,其实和淳空是同辈人;那些六七十岁的高僧,才是淳空的师父师叔辈;而那些二三十岁的,都得管他叫“小师叔”。

    佛法上,淳空整个儿就一金蝉子托生,和他同辈的师兄弟找他谈论佛经都是用“请教”这种说法的,以他的修行去一些地方上的小庙给那边的住持讲经授业都没问题。

    武功上嘛,少林有个规矩很多人应该也知道——越是高深的武学,越是需要相应的佛法来化解戾气;即你佛法精深到什么程度,才能学到什么程度的武功。

    所以,淳空从小学的就是禅宗的最上乘内功之一:楞伽心法,全名是“楞伽阿跋多罗宝心法”。

    这内功有多厉害呢?这么说吧……和那“倒转乾坤”属于一个级别,只要你认认真真练上十年,单论内力绝对可以跻身一流门派掌门级高手的水平。

    淳空九岁开始习武,目前为止已练了七年。

    由于他内功底子好,学招式很快,所以招式这部分,他师父又“随便教了他几招”;寂尘大师本身比较擅掌法,故传了淳空一套韦陀掌,一套大慈大悲千叶手,顺带给他打好了般若掌的底子。

    综上所述,淳空的实力,外人虽不太清楚,但据他师父估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