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汉人的气节,可不许这些异族人玷污。

    那传信的勇士见到河间王使者这副模样,也是嗤笑一声。

    对于汉人怨恨,在雍州,幽州凉州等地的异族人是刻在骨血里面的。

    要不是汉人的规矩,不斩来使,这来的使者,都是不可能活着回去的。

    这些人在记恨汉人的同时,也被汉人影响了。

    对于汉人的规矩,有些,他们甚至比汉人本身都更要了解。

    ....

    营帐之外,前方战场。

    先头的炮灰军团已经就位了。

    最中间,有一个高楼冲车,被上百个士兵推搡着,缓缓的靠近渑池城墙。

    所谓冲车,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攻城主要兵器。

    这一种冲车,是一种安有八个车轮、高五层的攻城塔。最下层是推动车前进的士兵,其它四层装载攻城的战斗士兵。车高约12米、宽6米、长8米。

    冲车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内射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

    车中除了装备有各种长兵器,还常常装载强弩、石炮等重武器。

    在冲车之后,则是有几十条云梯,被数十个士卒抗在肩上。

    齐万年并非是短见之人,他对汉人的利器早就馋的流口水的,因此当他从郡城中搜出冲车来了之后,连忙让匠人再造了三辆。

    四俩冲楼之后,还有数十架云梯,接着冲楼的掩护,缓缓朝着渑池而去。

    云梯是一种攀登城墙的工具。

    相传云梯是春秋时的巧匠鲁班发明的,其实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

    春秋时,鲁班加以改进。

    战国时云梯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

    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梯顶端有钩,用来钩援城缘。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汉代的云梯比战国时期有了很大改进: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

    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

    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

    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地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三国时,孙权手下大将甘宁,率兵攻打曹操的皖城,攻城的时候,原打算派兵士运土筑土山,竖云梯,架飞桥,接近敌城墙,但大将吕蒙认为此法费时费力,不如乘军队士气正锐,用弓弩石炮强攻,可速战速胜。

    果然,最后以强攻取胜。

    四辆冲楼,如同四块坚固的盾牌,在盾牌之中,有弓箭手不断的从孔洞中射出,而在冲楼之后,汉人炮灰扛着的云梯也缓缓靠近。

    而在冲楼之后,还有渡濠器具。

    渑池虽然不大,但是还是有护城河的,引洛水防御。

    而濠桥便是过这护城河用的。

    这个时代濠桥的长短以濠为准,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濠,轮陷则桥平可渡。如果濠阔,则用折迭桥,就是把两个濠桥接起来,中间有转轴,用法也相同。

    十多个渡濠器具在云梯之中,参杂其中。

    而在云梯与渡濠器具之后,更有五架投石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