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笑着步入客房。

    “你是闻喜裴氏之后?”

    第一个问题,王生与之前问的问题一般。

    “确实是。”

    裴行一脸迷惑,不知道王生问两次名字是什么意思。

    “只是问问而已。”

    王生轻笑一声,接着说道:“寒门士子策问过了,本侯现在来,是策问你的。”

    裴行脸上连忙露出郑重之色。

    “还请君侯考校。”

    王生轻轻点头,说道:“所问有三,你能选择自己擅长的作答便是了。”

    王生将在之前大堂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

    裴行听完,果然沉默起来了。

    片刻后。

    “那在下便选异族人这一条罢。”

    对诸王,裴行自然是不敢妄加议论的。

    至于益州的事情,他也不熟知,便只得是选择异族人了。

    况且,对异族人,裴行还有些了解。

    “且说。”

    王生静静的看着裴行,后者轻轻的吸了一口气,说道:“主要便是在于雍梁并州异族人太多了,乌桓人,鲜卑人,羌人,氐人,甚至比汉人还要多,且,受不到汉人的重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当然是没有问题。

    但这些异族人在汉人的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为何还会一直反抗?

    照理说,应该是被中华文化给感化了才对。

    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雍梁并州,氐人是氐人,羌人是羌人,乌桓人是乌桓人,鲜卑人是鲜卑人。

    为何会如此?

    答案呼之欲出。

    汉人根本没有想过要接纳这些异族人,在汉人眼中,他们就是工具人而已。

    更有甚者,只是牲畜,或者连牲畜都不如。

    接着,裴行又说了一段关于乌桓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支乌桓人骑兵首领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很简单。

    说的是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在降服汉中张鲁后,向中原撤军。

    撤军过程中,把一队乌桓骑兵留在长安的附近,保卫魏国的西部。

    这支乌桓骑兵的首领叫鲁昔。

    鲁昔因为妻子在晋阳,分隔两地,甚是思念,所以就背叛了曹魏,领着骑兵到了并州接老婆回草原。

    结果被时任并州刺史的梁习招募的鲜卑人杀死。

    说到这里,王生也明白裴行要说什么了。

    汉末魏晋之际,乌桓人势力强于鲜卑。

    实际上,乌桓人很早就参与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袁绍和乌桓人来往频繁,甚至借乌桓骑兵替自己打仗。

    曹操灭了袁家,乌桓也被曹操打败了。

    乌桓的大首领甚至被曹操大将张辽在战场上直接砍了。

    之后乌桓就开始和曹操合作了。

    在很多人看来,草原游牧民是残暴的化身,但实际上草原游牧民的生活比汉地更加自由散漫,当然生活也更加贫乏。

    由于游牧经济的主要财产积累形式是牛羊牲畜,当游牧者遭遇灾害或者专制权力的时候,往往就赶着牲畜到另外一片草原生活了。

    游牧民往往是没有什么中央政权的。

    所以,乌桓人如果产生所谓“大首领”,那往往是大首领的个人魅力或者大首领的部族非常强力。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