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前文咱说过了,李氏的娘家只是寻常人家。否则,李氏也不会嫁给泥腿子王鼎。

    不过李家祖上出过读书人,那位读书人好像还做了个芝麻大的官儿,李氏的父亲年幼时也曾读过几年书,便以“书香门第”、“官宦之后”自居。

    李氏的父亲还想让两个儿子读书,以求能恢复“家族荣光”。奈何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没有其它的进项,根本供不起。

    还是李氏嫁进了王家,赵氏去做了乳母,王家渐渐宽裕,李氏帮着万氏料理家务,多多少少能沾到些油水,时不时的贴补娘家,她的两个哥哥才有机会读书。

    随后,王鼐发迹,王鼎也有了官职,王家愈发兴盛。

    李氏的哥哥们也从乡野私塾升级到去府城的书院读书,去了府城,见识多了,眼界也开阔,再加上两人还算勤奋,课业倒也过得去。

    没多久,李氏的两个哥哥学成,却无人举荐,依然是两枚白丁。

    李氏整日在王鼎耳边说,哥哥们很有才学,哥哥们很有能力。

    恰巧王氏兄弟也需要懂点墨水的文书,王鼎听了妻子的话,觉得都是要用人,与其用不知根底的外人,还不如照顾自家舅兄。

    王鼎便跟王鼐商量了一番,将李家两兄弟召入了军中。

    起初,李家兄弟还只是不入流的低阶文书。

    但随着王鼐兄弟的官儿越做越大,李家兄弟也跟着水涨船高。

    待到新朝建立时,两人已经升到了从六品。

    除了官职,李家兄弟跟着王鼐东征西战,也分到了不少战利品。

    打仗真的很能赚,王鼐兄弟借此攒下了颇为可观的家产,而李家兄弟也混了个盆满钵满。

    所以,王鼐的大军刚刚进京,李家兄弟便跟着在京城置办了一处不错的宅院,将全家都接了过来。

    王鼐封了侯爵后,学着先帝,开始给手下的心腹谋求官职。

    李家大哥李信芳被王鼐推荐入了将作监,还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有了实缺。

    李家二哥李信德则是进了京兆府,品阶不高,胜在有实权。

    李家兄弟有了官身,儿子们个个读书,李家也真正的做到了李家老爹所期盼的“书香门第”。

    可以说,李家是靠着王家的提携才一步步走到现在,李家人却不都这么认为。

    李家老爹甚至觉得泥腿子+兵痞子王鼎配不上自己那家世清白、知书达理的女儿,对王家,李老爹也是羡慕中夹杂着不削。

    幸好李老爹还没老糊涂,在人前并没有表露他的这种想法。

    但在自家儿孙面前,他还是会流露出些许。

    是以,李老爹这种“自家官职低却胜在清贵,王家有爵位却出身土鳖”的想法,着实影响了几个人。

    李氏的妹妹李信贤受其影响最深。

    李信贤是李氏唯一的妹妹,跟李氏年龄相差比较大,她出生的时候,两个哥哥都已经读书,家境也富足起来。

    她没见过自家贫苦时的模样,也不知道大姐偷偷贴补娘家的事,她只记得,自己两个哥哥努力上进,都能去府城的书院读书了。

    她更没见过父母辛苦在田里劳作的场景,有记忆的时候,便是阿爹阿娘穿着光鲜的衣裳,抄手站着田边看家里的佃农干活。

    所以李信贤对父亲说的话深信不疑,对于姐夫王鼎也不怎么看得上眼。

    总觉得自己姐姐嫁给王家,真是委屈了。

    等到李信贤说亲的时候,李信芳已经在军中做了文书,结交了不少朋友。

    那时,王鼐的麾下也不全是泥腿子出身的府兵、部曲,还有一些没落大族、寒门地主的子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