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为君,李、王、顾等皆为臣,岂有君为二等,臣为一等的道理?”李寿仿佛没有看到祖父的不满,异常坚定的说道。

    “自古以来,世家都是如此定级,又关君、臣何事?”李祐堂理所当然的说道。

    近千年来,王朝更迭、皇帝轮番做,唯有世家屹立不倒。

    世家也不是一成不变,有的家族没落,也有新的家族崛起,这其间,世家的队列中有皇族,可并不意味着皇族必须是世家。

    所以,君臣什么的,在世家的世界里行不通。

    李寿直直的看着李祐堂,再次说出那句话,“阿翁,时移世易啊。”大梁不比以往,世家已经无法对整个王朝形成垄断了。

    李祐堂当然知道这个情况,可、可《氏族志》是世家的事,是他们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他实在不想让皇家任意染指。

    “阿翁,切勿以臣慢君。”李寿见李祐堂还是十分不虞,又补了句,“李家不比顾、郑两家。”

    顾家有顾琰,郑家有郑文渊,都是宰相,且与新朝建立有功。

    就算因为《氏族志》的事惹恼了圣人,也不会对自家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而李家呢,李家有什么?

    族中最高的官职居然是李寿的安西侯。

    李家更多的子侄,如今还在五、六品的中级官职上努力着。

    想要入中书、拜宰相,估计还有个二三十年可熬。

    李家的家主必须在这二三十年里,给子侄们保驾护航,确保他们有安全的成长环境。否则,家族谈何复兴?

    想到这些,李祐堂的神色不禁暗了下来。

    唉,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当年与郑氏结怨,直接让李家搁浅了近二十年啊。

    李寿见李祐堂没了方才指点江山的激情,多少有些不忍,叹声道:“阿翁,不是我不为李氏考虑,实在是……当年咱们李氏为圣人打开科举的僵局,族中子弟才渐渐步入朝堂。如今新朝立国不足三十年,圣人却提议重订《氏族志》,难道阿翁会不清楚原因?”

    李祐堂当然知道,圣人急着重修氏族志,究其根本,无非是想把郑氏抬为世家!而且还是等级最高的甲等!!

    李家不比顾、郑两家,想让子侄们在朝中顺利发展,就只能抱圣人的大腿。

    ……唉,我堂堂李氏,竟也到了这般田地!

    李祐堂绝望的闭上眼睛。

    回到桂院,李寿和唐宓一起用了暮食。

    净手、漱口,小夫妻正欲吃茶聊天,柳氏却派人来给唐宓送东西了。

    库房的钥匙、账册、家中对牌……一大堆的东西摆放在唐宓面前,她不禁有些傻眼。

    李寿也微微皱眉,阿婆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