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来说吧,咱们中国各地的方言还少吗?

    而且,实际上从历史到今天。语言一直在变化,口语一直都不一样。而文字的变化,更多的是形象上,比如之前在墨西哥搞的那些个壁画,都是变化的。

    而文章,文字联系起来成文了,这就又有变化,一开始的时候,文章必须要简练,必须要简短,用字真的是惜墨如金,甚至,一开始根本就不是墨呀!

    以前是竹简呀,试想竹简那玩意多不好刻呀,你能少刻一个字儿,就少刻一个字儿呀,自然能简短就简短了,而就算是到了后来,有纸了,有墨了,可这玩意很贵的,读书人是种呀,不是谁都能读的!

    就说现在,满清那边的文盲率是多少?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至少在98%以上!

    所以,出于一个非常现实的成本问题,文跟语,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背离!

    大家用嘴巴说话,这个没啥成本啊,顶多是费点儿吐沫星子,你多喝两口水就行了,可是写文章,那完全不一样呀。

    所以,口语上的,就是白话,就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日常的东西,可是文章里的东西,那真叫一个不一样。

    现在的汉语中文,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落在纸上的,跟嘴上说的差的很多,非常多,虽然也是有前进吧,没以前那么难懂了,但是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而这样的一个汉语文化状态,落在文字上的东西,还是有些艰涩呀,那么在解释一些个科学方面的东西,就有些困难,一些个西方的知识也比较的难翻译。

    真的,因为文体上,句法上有限制嘛。而在之前,我们帝国这边这方面的问题并没有爆发出来,原因李梦杨一合计也就明白,一方面是主要的科学知识,还是要靠着欧美的科学家,比如汤姆森,埃里克森,伊莲娜这样的人嘛,像谢添嗣他是研究中医的科学化呀,洋文用的不多。另一方面,那就是华人能搞这些个科技的,他们的英文在华人里是出类拔萃的。

    而且啊,因为之前的欠债太多,说白了,我们中国的科技发展太过落后,所以,华人这边现在大多是从事着低端的一些个行业以及职位。

    这个很正常,真的。说出来也许是挺憋气的,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现在确实落后人家许多,那我们就得奋起直追呀,那怎么追呢?

    新文化运动,势在必行!

    因为这是个知识的载体,只有先把白话文推行了,然后知识才能更好的传播,让更多的中国人看的明白。

    那么,这个运动怎么搞呢?

    李梦杨已经想好了,就是这些个诗呀!

    这些个诗?

    对呀,知道李梦杨‘吟’的那第一首,两个黄蝴蝶的诗,是谁写的吗?

    胡适!(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黑车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