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点点头,“应该是撤回南郡,再从南郡整兵北上抗曹。”

    这时,甘宁又不解地问道:“那刘备为何不直接和江夏军组成联军,直接从江夏北上抗曹?”

    徐庶微微一笑,“这就叫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如果从江夏出征,那就是我们为抗曹主力,刘备军只能是辅助,最后战胜曹军,主要功劳也是我们,名声也是被守所得,刘备一无所获,如此他怎么可能愿意,他宁可撤回南郡,既可借机攫取南郡兵权,也可成为**的抗曹主力,一石二鸟,刘备何乐而不为?”

    众人都默默点头,徐庶确实看得透彻,刘备目前的态,应该就是在等候南郡的援军,徐庶又看了一眼刘璟,见他一直沉思不语,便笑问道:“守怎么看?”

    刘璟笑道:“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刘备不可能做我们的协从军,这次战役,如果他表现优异,得到荆州人认可,说不定他也有接任荆州牧的希望,就像当年他接管徐州一样。

    不过州牧尚在,他想成为抗曹主导恐怕不现实,就算州牧有这个想法,蔡家也不会答应,这次抗曹,还是会以襄阳为主导。”

    “听襄阳蔡瑁龟孙的指挥,我宁可不去!”刘虎满脸怒色,瓮声瓮气道。

    刘璟瞥了他一眼,摇摇头,“不光你不去,谁都不会干,怎么抗曹是江夏的事,我们不用听襄阳指挥。”

    就在这时,大堂奔来一名士兵,禀报道:“蒯公回来了,好像刘皇叔也跟着一起来了。”

    刘璟心中有些疑惑,刘备怎么来了?但他立刻令道:“去码头迎接!”

    .......

    夏口码头上,一艘大船已缓缓靠岸,蒯良带着刘备快步走下了船板,在他们身后跟着刘备的新任幕僚庞统。

    樊城被攻占,新野便被孤立,腹背受敌,形势岌岌可危,刘备被迫放弃新野,率领七千军队和数万新野民众东撤到安陆郡。

    按照刘备的想法,性就借口抗曹,驻兵安陆郡,安陆郡就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但庞统却力劝他去南郡。

    一方面是要趁机攫取南郡军权,另一方面,驻军安陆郡就无形中成为了刘璟的北方屏障,会引来曹军的重点进攻。

    刘备深以为然,遂放弃了驻兵安陆郡的念头,但要把数万民众运到南郡却是一个大难题,靠他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必须要得到刘璟的协助。

    就在这时,蒯良奉刘璟之命前来问候消息,刘备便趁此机会,一同前来夏口。

    刘备下了大船,已等候在岸边的刘璟立刻迎了上来,躬身施礼,“世叔能平安无事,令小侄深感欣慰!”

    “多谢贤侄关心,这次也是运气,曹军没有进攻新野,让我逃过了一劫。”

    “那叔父将来有何打算?”

    刘璟这话问得有点让刘备难以回答,刘备沉吟一下道:“可能有些事需要贤侄帮忙,所以我特地过江来协商。”

    “既然如此,世叔请随我进城细谈。”

    这时,刘璟又向庞统拱拱手笑道:“恭喜先生得遇明主!”

    要是按庞统原来的性格,他必然是冷冷淡淡的应一声,但现在他是刘备席幕僚,需要考虑主公的面,便勉强一笑回礼,“多谢刘守!”

    一行人进城来到军衙,众人在中堂分宾主落座。

    刘备先叹息一声道:“这次东撤,我没有想到新野军民五万余人跟随我同撤,虽然他们不愿事曹贼,但数万人跟随确实问题很大,先就是粮食严重短缺,不瞒贤侄,我随身携带的粮食只能再支撑众人两天,后天就要断粮了,所以我渡江前来厚颜向贤侄借粮。”

    刘璟摆摆手笑道:“世叔言重了,新野之民也就是荆州之民,作为荆州一员,我赈济民众责无旁贷。”

    说到这,刘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