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有他在,使君的后方会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使君没有后顾之忧。”

    刘璟点点头,“庞公说得不错,孔明确实是大才。”

    “那使君为何不去把他请出来?”

    刘璟微微一笑道:“该做的我都做了,如果孔明愿意助我,他自然会来找我,如果他不愿助我,那求也求不来。”

    “呵呵!使君倒也豁达。”

    刘璟虽然在后世饱读国演义,曾一对此书深信不疑,但当他融入这个时代后,他才发现很多人才干都是由作者喜好而定,和实际并不符合。

    比如廖化,明明是一个武双全的大才,在国演义中却写成一个普通之辈,再比如李孚,更是一个胆识过人的奇才,在国演义中也只是一笔带过。

    而诸葛亮一出山便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赤壁之战中更是把他写成了神,可事实上,一个从未打过仗的书生,不管他再有才华,若没有实战经验,是很难打赢胜仗。

    这就像后世的大公司招聘主管,凭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也同样重要。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刘璟对诸葛亮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渴望,而且诸葛亮迟迟不肯来江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让刘璟也不愿再去找他。

    倒是有着几十年谋攻经验的贾诩,他为看重,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他挖到自己手中。

    不过如果诸葛亮愿意跟随自己,刘璟也同样会重视他,把他任命为侍中,主管政务,而军师一职,他已经意属于贾诩。

    这时,张泉从院里走了出来,对刘璟施礼道:“贾世伯有请守。”

    刘璟对庞德公笑了笑,起身向院里走去,房间里贾诩正在看母亲的信,他这才知道,原来母亲和妻儿已经安全离开邺城,到了蒲县。

    刘璟的心意已经很明显了,这让贾诩不由叹了口气,其实贾诩并不是愚忠之人,比较随遇而安,他最初效忠董卓,后跟李催,又跟段煨,段煨不敢收他,又放他去张绣处,最后跟随曹操,先后历任五主。

    如果让他再投降刘璟,也不是不可以,曹丕逼死张绣,迟早也容不了自己,而曹操对自己不冷不热,始终不让自己进入他的心腹谋士全,骨里还是对自己不信任。

    从这次南征情况来看,刘璟已渐渐表现了一方诸侯的气质,无论实力还是名望都在当年张绣之上,确实能有所作为,而且在他麾下,也能得到重用,至少能当个鸡。

    但贾诩还是有犹豫,就在于曹洪诬陷他勾结刘璟,曹仁态暧昧,致使他被逼离开军营北归,倘若他就这么投降了刘璟,岂不是让曹洪的诬告坐实?

    但更重要是,曹军大军即将南下,跟刘璟算是立于危墙吗?

    这时刘璟走了进来,拱手笑道:“先生之家人已安全离开邺城,准备从汉中过来,有陶氏商行掩护,万无一失,请公放心。“

    贾诩心中暗暗苦笑,他压根就不希望家人离开邺城,刘璟把自己家人连哄带骗弄出来,自己还得表示感谢,这叫什么事?

    但表面上,他还是得表示感激,“感谢使君为诩分忧,此番恩德,诩铭刻于心。”

    刘璟又坐下,沉思片刻问道:“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能否请教先生。”

    贾诩呵呵一笑,“只要不是让我为难,我很乐意和使君探讨。”

    从刘璟和态变化,贾诩便敏锐地感觉,他们要开始谈正事了,当然,刘璟要他效忠,不会是一躬到地,‘先生请助我一臂之力。’

    那种表白方式未免浅薄了,刘璟必然会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不知不觉入局。

    贾诩心知肚明,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排斥之意,而是笑眯眯地等待着刘璟继续说下去。

    刘璟也意识到自己紧张了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