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名声,绝不会不收容他们,请州牧放心。”

    说到这,他见刘璟笑容古怪地望着自己,他一时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心中有些紧张,可越是紧张就越感慌乱,脑海里糊涂成一团。

    刘璟叹了口气,他知道这是境界的问题,如果是孙权或者刘备,他们会立刻明白,但伊籍还不行,刘璟也不想再为难他,便对他道;“这不是我的名声问题,他们是荆州最宝贵的资源,有他们在,就有天下,所以无论如何要保护好他们。”

    伊籍只是呆了一下,便立刻明白过来了,他本身识很高,只是长期做刘表的从事,很难体会到上位者的境界,刘璟这一提醒,他便豁然开朗,立刻抱拳施礼,“多谢州牧指点!”

    刘璟笑了笑,回头一招手,将蒋琬叫上前,给伊籍介绍道:“这位便是零陵蒋公琰,以后他便做你的从事,让他多做些事磨练磨练吧!”

    刘璟知道蒋琬是宰相之才,惟独缺实践经验,让他跟随伊籍是最合适不过,倒不是让伊籍指点他,而是伊籍的职位,江夏郡丞。

    所有的政务都集中在这里,各种千头万绪的烦事都有,但恰恰是这些繁琐烦心之事,才是最锻炼人的才能,刘璟一考虑很久,才最终决定把蒋琬放在这个职位上。

    蒋琬心里明白刘璟的良苦用心,他心中感激,却不表露出来,上前对伊籍深施一礼,“请伊使君多多关照。”

    伊籍当然知道蒋琬,荆州神童之一,他也明白刘璟的用意,便笑道:“我正好人手不足,蒋贤弟来得及时了,如果贤弟没有别的事,这就请跟我去安置难民。”

    蒋琬看了一眼,刘璟笑着点点头,蒋琬这才施一礼,跟着伊籍走了,刘璟望着他们背影匆匆走远,他忽然一拍脑门,自己真是糊涂,忘记问伊籍,徐庶在哪里?这么大的难民营,让自己怎么找。

    这时,一名伊籍的随从匆匆跑来,行一礼道:“州牧是找徐长史,郡丞让我带。”

    刘璟呵呵一笑,这个伊籍还是蛮细心的,他催马跟着随从而行,不多时,他来到一座大帐前。

    大帐前站着不少士兵,门帘敞开,里面坐了上名长者,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听徐庶说着什么,刘璟只隐隐听到人手、补贴之类。

    刘璟刚走到门前,便有人飞奔进去禀报了,很快,徐庶迎了出来,笑道:“州牧休息好了吗?”

    刘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一上有些疲劳,睡一觉好多了。”

    他又看了看坐了一帐的老者,有些奇怪地问:“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都是各个家族的族长,找他们来商议事情,州牧请到帐中细谈。”

    刘璟这才明白,原来都是族长,难怪清一色老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社会都是以血缘宗族为纽带,往往是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大家族有数人,小家族也有几十人,推选德高望重者为族长,共同管理一个家族的大小事务。

    尤其在战乱年代,家族的重要性就更显得重要,身在一个家族内就意味着可以互相帮助,可以不被饿死,可以在战乱中留得性命,也正因为这样,族长的命令就有绝对权威。

    所以官府对民众的管理,其实上就是对各个族长的管理,有事召集族长开会,官府的意志就能顺利传达下去。

    所以这几个月数十万难民逃到江夏,看似难民人数庞大,可实际并不难管理,只要把帐篷、粮食给足,家族内部就会自己分配妥当,不用再操心到具体的每个人身上。

    刘璟走进偏帐坐下,徐庶又给他端了一杯茶,苦笑一声,“贾先生这几天又去下雉县了,他对火油尤其感兴趣,已经去了次。”

    刘璟却明白贾诩的心结,他不是对火油感兴趣,而是不想参与对付曹操的谋划,所以找个借口走开,刘璟也不说透,便转开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