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哦!益州方面有消息来了?”荀攸捋须问道。

    “就在刚才,益州有快信送来,父亲显得很震惊,估计消息不好。”

    益州传来不好的消息,是在荀攸的意料之中,月初他就给丞相说过,刘璟集结大军在江陵,名义上是攻荆南,实际上是在准备对巴蜀用兵了,他提出个建议,一是让天下诏,明确各诸侯的势力范围,不给刘璟越境进攻益州的借口。

    其次建议曹军大举增兵汝南,对安陆郡施压,让刘璟不敢轻举妄动。

    第个建议则是提醒刘璋增兵巴东郡,加强益州自身防御,但不知为什么,丞相并没有采纳前两个建议,也没有向他解释原因,不过荀攸能猜到一二,关键是丞相心态和从前不一样了,自从赤壁惨败后,丞相明显从进攻转为防御,关注点也从军事转到政治,失去了从前的锐劲。

    当然,荀攸也能理解,赤壁大战使中原物资财力损失大,至今还没有恢复,再想大规模出兵显然不现实,但更重要是丞相年事已高,不再有从前的锐气,转而更注重自己在汉朝的地位。

    相反,刘璟却年轻锐劲,充满了朝气蓬勃,兵精民附,又有贾诩、司马懿这样的顶尖人才辅佐,扩张大业处于上升期也就在情喇中。

    坦率地说,荀攸也没有抑制刘璟西扩的良策,除非让荆州生内乱,但似乎又不可能,江东也更不是威胁,想来想去,也只有出兵干涉一条了。

    荀攸跟随着曹植快步来到内堂,这里是曹操召集心腹幕僚商议军国大事之地,只见丞相独自一人在堂上来回踱步,显得忧虑很重,这让荀攸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以前五大谋士,郭嘉病故,贾诩投降刘璟,叔父转向朝廷政务,不再为丞相谋策,而程昱在赤壁兵败后,愧疚于心,一直称病不出,丞相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荀攸快步走到堂下,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丞相!”

    “公达来得正好,快快请进!”

    曹操心中焦急,他无心和荀攸叙家常,两人坐下,他开门见山便道:“刚刚得到消息,刘璋意外病故了。”

    这个消息让荀攸一惊,“怎么会病故?”

    “听说是巡视途中暴毙,死因不明,有可能是中毒身亡。”

    曹操叹了口气又道:“现在刘璋的两个儿互相指责对方下毒,各自统兵征伐,内战打得很激烈,南方东州士和巴蜀系也爆了激战,益州现在乱成一团。”

    荀攸微微哼了一声道:“刘璋暴毙,除了刘璟所为还会是谁?可叹刘璋两个蠢各为私利争夺,却不顾大敌临头。”

    曹操点了点头,“这是很显然,刘璋之死,刘璟是最大得益者,只要除掉刘璋,益州便成了无主之地,刘璟便可以赶在朝廷任命新州牧之前,夺取巴蜀,美其名曰平定巴蜀之乱,保护民众,在道义上就站住了脚,那时他就要逼我承认他对巴蜀控制。”

    说到这里,曹操眼中流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忧虑,对荀攸道:“刘璟占荆州夺巴蜀,天下富庶之地得其二,更有巴蜀地利,如果他的上庸策略成功,将是巴蜀汉中一锅端,然后兵指关中,将占据大汉半壁江山,公达,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荀攸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刘璋暴毙,刘璟夺取益州大势已成,还能有什么办法阻挡,但他又必须替曹操分忧,沉吟一下,荀攸缓缓道:“微臣有计,或许能缓一缓刘璟的西进步伐。”

    曹操当然也知道这件事为棘手,如果容易,他自己就能决定了,正因为无计可施,他才把荀攸请来,荀攸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提出了策,他连忙笑道:“公达请说!”

    “第一计可以叫急计,立刻要做,朝廷必须立刻承认刘循或者刘纬为益州州牧,再派人去益州劝和他们兄弟,使他们停止内讧,一致对外,这样可以使刘璟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