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在赤壁大战后迁都京口,一年后又迁都建业,两次迁都使他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都城修建,当都城完工后,江东便没有多少财力来继续下一个大工程,也是最为迫切的工程,挖掘从京口到钱塘江的运河。

    可以说,这条运河是江东的命脉,运河将长江和钱塘江联系起来,是将整个江东联系起来的关键,只是限于财力,江东只挖通了从毗陵县到吴县的一段,又疏通了胥江。

    这样钱塘江通过乌程河、湖、胥江、运河,也能抵达毗陵郡,按照计划,剩下从毗陵县到长江一段运河将在以后的五年内挖掘完成。

    在此之前,建业和吴郡之间的水运只能暂时绕远,走芜湖进入溧水,在合肥大战之前,这种运输方式只有绕远的麻烦,而并无其他障碍。

    但现在,汉军占领了芜湖,截断了这条至关重要的水,便使长江中的江东军战船无法南下吴郡,当然,也可以走海,但当初因为有荆州条约限制,使江东军的战船都偏小,以**石居多,而且不够结实,无法在大海中航行,不像荆州水军,为了入海,特地建造了数艘可以抗海浪的战船。

    这样便使江东军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长江上的战船无法跟随大军南下吴郡,江东军只能通过人力畜车运输后勤物资至毗陵郡,再从毗陵县上小船,运往吴郡。

    江东五万大军有万南下收复吴郡,使建业的驻军只有两万余人,其中水军更是只有一万,停泊在江面上的战船有七余艘,停泊在一座巨大的水寨内。

    入夜,水寨内依然和平时一样安静,一队士兵在岸上巡逻,水寨中几十艘巡哨船只在一艘艘大船中穿行,警惕地注视着水面的动静,江东军非常谨慎,他们主要防止汉军斥候混入水寨内烧船,所以两座水寨内有近艘巡哨船只,昼夜不停地巡逻。

    今晚当值的水军大将是徐盛,他也乘坐一艘哨船夜巡水寨,时间已到了四更时分,正是士兵们睡得最深沉的时刻,徐盛强打精神,站在船头,注视江面上的动静,但他身后几名士兵的谈话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们说,汉军会不会趁我们军队南下之时,大举进攻建业?”

    “怎么可能,汉军若大举来犯,曹军绝不会袖手旁观。”

    “屁话,曹军又没有战船,最多在江北摇旗呐喊,装腔作势一番。”

    徐盛心中恼怒,回头喝道:“不好好巡视,你们在胡说八道什么?”

    众士兵吓得不敢再吭声,船只上安静下来,徐盛却也心烦意乱起来,他也早想到了这个危险,吕蒙率领万大军南下,建业这边只剩下两万军队,能动用的水军也只有一万人,假如刘璟真的发狠,率军大举进攻建业,他们根本抵挡不住。

    徐盛心中叹息,他只能寄希望南岸的十几座烽燧,烽燧没有点燃,说明暂时没有汉军战船东进。

    他心中更多是一种侥幸,或许刘璟没有想到这样做,但就在这时,水寨大门处的哨塔上却忽然传来一阵尖利刺耳的钟声,‘当!当!当!’钟声为响亮。

    在夜晚敲响钟声,这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偷袭水寨,徐盛心中大惊,急令船只调头,赶往水寨大门处,他刚刚抵达水寨大门,几名哨兵便从哨塔上奔下来,大喊道:“徐将军,江面有敌船!”

    徐盛一跃跳上踏板,向水寨大门上奔去,他站在高处,注视着江面,顿时倒吸一口冷气,只见水寨外的江面上,数外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船,足有千条之多。

    在小船前面是艘体型巨大的破寨船,也就是用来撞破水寨的铁船头,船头包有生铁撞头,艘大船正疾速向水寨驶来,而在远处,则是黑压压的汉军大船,朦朦胧胧矗立在江面上,像一座横亘数十里的大山。

    徐盛顿时急得大喊起来,“速点烽火报警!”

    他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