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检测,终究是差了一点。中东方向谢洛夫都有备案,唯独这个土耳其,不论谢洛夫怎么谋划,得出的结果都是差了一点,土耳其的对手希腊、叙利亚、库尔德人似乎不具备彻底战胜土耳其人的能力。达成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的任务,只是把希望放在操作上,让土耳其的人做替死鬼,成功率并不高。

    这和谢洛夫截断欧亚大陆的另一个备案是不一样的,在另一个计划中,挑动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和世仇的印度,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就算是印度自己的实力也在巴基斯坦之上,更不要提还有阿富汗做后备。

    而土耳其周围的国家除了苏联之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土耳其的实力强大。阿富汗不行,叙利亚也不行,更不要提一直被压制的库尔德人了。库尔德人声势最强的是安德罗波夫时期,想想就知道库尔德人一旦失去苏联的支持,肯定是死翘翘的下场。

    可能最终的结果,要达成突破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还要苏联自己动手。不管到时候苏联是不是非要自己动手,相关的准备一直都在进行。谢洛夫以国家安全的理由,每年在亚美尼亚都储存一批作战物资,这个过程已经持续几年了。

    “有不满就憋在心里,不就是被从中央主席团撤职了么?用的着这么跳么?”之所以这么快从里加回到莫斯科,是因为谢洛夫收到了一个消息。伊格纳托夫似乎在散布对赫鲁晓夫不好的言论,这才是谢洛夫回到莫斯科的真正目的。

    不满的原因应该在政治上,尽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赫鲁晓夫亲手提拔的,但是,赫鲁晓夫主导的新党章中规定:“每次例行选举时,苏共**********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这一规定严重伤害了这些人的长期坐江山的愿望,他们希望搞掉这条新规定。

    当初粉碎马林科夫集团,在随后的几年中科兹洛夫成了最大的赢家,有人得意,当然也有失意的。时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伊格纳托夫就属于这个圈子。伊格纳托夫和科兹洛夫一样,也是当初政变中赫鲁晓夫的功臣,政变后荣升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后因反对赫鲁晓夫的激进改革,被赫鲁晓夫降为主席团候补委员。这哥们心怀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是八月份,这个月一般是苏联高级干部开始休假的时间,苏联党政军高级干部陆陆续续来到克里米亚和高加索,享受一年一度的带薪休假。伊格纳托夫也来到克里米亚,在报告中伊格纳托夫在和其他州委书记的谈话中,流露出了对赫鲁晓夫不满。

    正常情况下,谢洛夫也是可以在现在开始休假的,不过鉴于历史上赫鲁晓夫将在今年下台,加上他本人一直以来都不在莫斯科,经常去外地视察或者出国,所以谢洛夫的休假时间一直比较诡异,主要目的还是防止有事情发生。在几种原因的综合下,谢洛夫从六月份开始一直在密切监视国内的动静。

    赫鲁晓夫对谢洛夫的意义十分重大,他需要给谢列平争取一点时间。哪怕谢洛夫知道谢列平只比自己大十岁,如果上台年龄上肯定和自己有冲突。他也希望谢列平不要像是历史上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完全是谢列平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让谢洛夫欣赏的缘故。就算最后失败了,多几年时间也会让他们这些人站稳脚跟,别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被勃列日涅夫轻松的收拾掉。

    “伊格纳托夫?”谢洛夫真想问问这位仁兄,你不会真的认为这么国内的强力部门是吃干饭的吧?如果不是,请问你怎么绕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关?怎么我这个克格勃主席就这么没有威胁力嘛?

    谢洛夫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政变的前兆,如果是孤立事件,那很好办,直接汇报赫鲁晓夫杀鸡儆猴,如果是政变的前兆就要慎重对待了。想了一下谢洛夫拿起来电话道,“特别调查部,加大力量调查一下伊格纳托夫,我要知道他最近的动静。记住不要打扰本来就在他身边中我们的人,你们进行独立调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