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张逸夫这个怪物,到了哪里都可以发光的,不管是电厂还是供电局,不管是调度局还是信息司……欧炜这种人,在他面前根本什么都不是……

    论眼睛毒,还是部长高明,还是华长青高明,还是赵文远高明,第一眼就相中了张逸夫。而牛大猛虽然看准了,但判断力还是差了一些,低估了一些,或许是距离太近,让牛大猛已经麻木了,让他已经对张逸夫的才华见怪不怪,只当他是个有血有肉懂得钻营的年轻人。

    牛大猛内心终于惊叹出来,自己竟然险些捡了芝麻丢西瓜!

    另一边,甚至欧炜本人,都开始心慌了。

    他压根不相信这是张逸夫写的,不可能,偷了苏联的技术文件还差不多。

    而张逸夫本人则相信,自然有明白的领导能参透这份材料的价值,如果真的在全国普及实施的话,其经济意义,是在坐一屋子人都无法比拟的,一千个一万个欧炜都无法比拟的。

    而这才只是的冰山一角。

    如果人际关系是脆弱的,只有利益稳固的话,那么就抛出一颗足以碾压一切蝇头小利的炸弹吧,穆志恒不是正想要这个么,免费送你,当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在这样的静默中,又是十分钟的时间过去,每个人都在理解着字里行间的智慧,尤其是那些来调研的厂长,则皆是从材料中寻找到了自己电厂用得上的那部分,思索其可行性,就像是一群终于取到了真经的和尚。

    终于,穆志恒沉沉放下了材料,尽量压抑着激动的情绪发话了:“诸位,这份材料,含金量之高,理解之深,知识之渊博,已经远远超出了冀北电厂的情况了。不仅列出了各级别容量的机组,还谈了煤种的优化方向,不到冀北,我是真不知道,一个电厂能做出这种电科院水准的报告,大家拿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研究。”

    穆志恒平常是个点到为止的人,心如明镜,从不过分批评,亦不过多褒扬,然而今天的场面,逼得他严肃批评了张逸夫,而又后激励赞扬了张逸夫,这份报告的价值不言而喻,用字字如金来说都不过分。

    穆志恒话罢,尽量平复了一下情绪后,又望向周围众人:“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局里或者电厂的同志看了这份报告,可有收获?”

    赵文远早就按耐不住情绪,也跟着极其肯定地点了点头:“收获很大,很大。虽然穆部长已经不吝褒扬了,但我这里还是要再稍微补充一下,这份材料最出色的地方,其实并非是探讨那些技术细节,煤耗知识,我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接地气。用基层工人能看懂的语言来总结那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而且对各种地域与机况的电厂都有分别讨论,写出如此全面的报告材料,怕是只有老段才有这个能耐了。”

    赵文远将这一切归功于老段,倒也不是有意恶心谁,在他的认知中,能有这个能耐,又沉得住心,总结到这份上,放眼全国,怕是只有屈指可数的三两人,年纪该是50岁开外,张逸夫再厉害也不会有如此深厚的经验,毕竟他只在冀北电厂呆过半年。

    众人闻言,也皆是点头赞赏地望向了段有为,这报告不仅技术水平高,而且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对电厂运行的理解,藏着深刻的一线经验,估计也只有段有为这种既有学术基础,又在系统内,在多地电厂都有所经历的老同志才能总结出来的了。

    被一堆赞赏的目光这么洗礼着,老段恍然感觉自己被侮辱到了,他一辈子过来已经不图什么了,你们硬逼我抢功,这个晚节不保可不行,咱们得说清楚。

    “诸位领导,同志,这次大家真的走眼了。”老段想也不想说道,“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份材料,我本人同样深受启发。”

    全场惊讶万分,随即望向了老牛。

    老牛赶紧摇了摇头,老段都不敢接,自己更没这水平了。

    那么只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