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毕竟早有准备。

    至于再下面的处员,谁是谁的人,也只是大概分了一下,秦玥、文天明、林子豪、阮湄、贾峦松是张逸夫的人,其余则归王硕管。

    两位副处长就此各占半壁江山。

    安排完毕,老段开始询问大家的意见。

    王硕不假思索发言:“段处,人不够,基建处咱们可以调用么?”

    “不可以。”段有为很快摇了摇头,“华北局基建处有自己的工作,咱们北漠电厂是单独的工作,除了一些咨询方面的事情,没太大交集。”

    “那……”王硕看了看周围道,“那咱们人不够,十个人,实在撑不起来。”

    “王硕,这次的工程跟你之前经历的不同。”段有为不紧不慢答道,“西北的情况我了解一些,经常就是一个队伍,全套工作都包了,但这次北漠是举国之精锐做的事情,从规划院设计院,到电建公司以及内蒙局,都会负责相关工作,我们负责的是总体把控,至于施工现场与安排,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负责。”

    “就是。”张逸夫附和道,“王处长,在标书里,也会规定很多乙方负责的事情,咱们负责总体把控。”

    “我明白了。”王硕点了点头,依然说道,“但十个人,还是不够。”

    段有为最后说道:“这样,设计阶段,暂时这样,施工阶段人手紧的话,我们再申请。”

    “好的。”王硕只得应了,对他来说,十个人撑起这个工程,太扯淡了,三溪可是要组织几个公司的人来做的。

    这也许就是正常中层领导干部的本能。

    出来混,衡量一个干部实力的硬参数,除了权力与资源外,最关键的就是人,你管多少人,就是你能耐和权力的一种体现,就管一个七八个人的处室,这太惨了,好歹得二三十人你才算个东西。

    至于张逸夫,他对通过要人来扩充权力没什么想法,做多少事用多少人,北漠确实是大事,但在现代管理思维中,绝大多数细化的工作都是要分出去的,办公室里挤这么多人没用。三溪需要的人多,是因为那个工程实在太大也太复杂了,这种规模的大坝,这种规模的移民,这种规模的电机,这种规模的输电线路,这种规模的工程,各方面都没有十足的经验,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士参与,一大批管理人员来运作,北漠则不同,他再大也就是个火电厂,我们建了几千个了,各单位都经验十足,有七八个人牵头计划管理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在他眼里,始终贵精不贵多。

    当然,多少人这件事,在张逸夫眼里也根本不是个事儿,不够用再要就是了,北漠跟节能不同,部里的重点工程,所有人都会让道的。

    张逸夫自然有他急于点出的事情。

    “有几件事,段处长肯定也思考过了,我在这里先提出来,咱们可以提早安排。”张逸夫就此起身,不多废话,直入关键点,“段处长和王处长在基建方面经验都十分丰富,我就提出几点北漠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咱们稍微讨论一下,确定工作方向。”

    “其一,设计,以往的发电项目,都是委托设计院进行设计就可以了,但这次确定要所有机组采用超临界技术,这样的标准下,北漠的设计难度已经超出了我们国内设计院的能力,因此从设计阶段,恐怕就要开始进行国际招标,让绝对有实力和成功案例的国外公司来负责这件事。”

    “等等……抱歉打断一下。”王硕皱眉道,“让外国人来设计,论证报告中没有确定过吧?”

    “也没有否定。”

    “这样的话,整个工程难度又要上一个台阶了。”王硕思索道。

    “还有好几个台阶。”张逸夫没有停留,继续说道,“其二是招标,由于超临界机组对全部配套设备的要求很高,我们可能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