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我没想到的事,九鼎证券公司面对暴涨的股价,没有丝毫退缩,依旧在强硬地收购,所以之前的应对策略已经不再完全奏效。”

    三井源太眉头微皱,目光锐利如刀,直看得藤原一郎低下了头。

    “说说你的下一步打算。”

    三井源太沉声命令道。

    藤原一郎当即将来时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社长,现在我是有两种想法。”

    “第一种,是在现在执行的策略上进行升级,以抬价为主,收购为辅,继续炒高股价,同时加入竞争,让九鼎证券公司知难而退。”

    “第二种,是全力收购股权,让集团对新日铁的总控制比例提升到50%以上。”

    简单地说完,藤原一郎没有去解释两种想法的优劣点,因为他知道社长能够看得明白。

    三井源太确实看透了这两种想法的本质和优劣点。

    第一种,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还是带着威慑的成分,优点就是财团层面消耗的资源更少,但是还是有隐忧,保不准九鼎证券公司跟蛇一样,时不时又发动袭击。

    第二种,优点很明显,能够一绝后患,但是缺点也十分突出,对财团的资源消耗巨大。

    以现在新日铁的股价,还需要让财团对新日铁的总持股达到50%,那需要消耗最少四五千亿日元的资源,甚至会更多。

    这要是换算成美元,都在二十多亿美元!

    这对财团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毕竟四五千亿日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其他公司肯定肯定也会有意见,毕竟资源还是从其他公司里面调集。

    对藤原一郎而言,他是肯定希望三井源太采用他的第二种办法,对他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财团的压力也跟他没有关系。

    不过他并不敢直接要求,所以只是提出来交由三井源太去拿主意。

    三井源太皱眉沉思,久久没有表态。

    他也有他的考虑。

    新日铁虽然是岛国钢铁龙头,还是三井财团工业核心之一,但是这么多年来,岛国钢铁行业已经是萧条行业,新日铁的潜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新日铁的产能每年都还在削减。

    之前财团会议上,已经做出了战略规划,着重发展汽车制造、电子半导体、精密制造、生化医疗、重型机械、房地产等领域,而造船、钢铁、运输等领域的公司则放在次一等。

    这个战略是在经理会上经过了研究讨论并通过的,因为这是商业发展的大趋势。

    三井财团虽然财大气粗,但也家大业大,再多的钱都不够花,为了财团的整体利益,当然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出效果,尽可能投资高增长的领域和公司。

    如果从各个公司调集四五千亿日元的资金或者资源去援助新日铁,会对原本的战略造成不小的影响。

    但是如果不救,万一新日铁真的出了事,那就是伤及三井财团的根基,将波及一大片核心公司。

    就像新日铁能够给天工汽车集团断供,一旦新日铁被敌人夺去,或者陷入动荡,也会影响到了财团的钢材供应链。

    藤原一郎这是给他抛了个仙人球,不是一般地棘手。

    良久,三井源太心一横,还是决定一劳永逸,将对新日铁的控制提升到50%以上。

    为了尽可能影响到各个公司的战略,只能让三井银行、三井信托银行、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明治生命保险这些公司担当主力,去增持股票了。

    尽管三井财团对于这些金融巨头,控制也不是十分彻底,甚至如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明治生命保险的控制力都不是特别高,但是只要这几家公司是加入了财团就行。

    这几家公司能够遵从财团的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