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的岛国先锋电子公司的股权结构,颇具岛国二战后初期至今的特色,高度分散的个人持股和让相对集中的金融机构及实业法人之间的相互稳定持股结构。

    记得要在九十年代后,岛国政府放松规则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来后,才会带来相互持股解体和纯市场投资持股崛起的第二次股权结构变化。

    所以就现在而言,岛国先锋电子公司并没有所谓的第一超级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为三菱电机公司,持股百分之五点九。

    第二股东为创始家族松本家族,持股比例百分之四点七。

    ……

    然后前十的股东合计持股百分之三十一点七!

    前二十的股东合计持股百分之四十三点四!

    不过霍建宁做资料很用心,特地将前十和前二十的股东的背景或者相关联的背景给标注出来了。

    就像第一大股东三菱电机公司,毫无疑问是三菱财团的核心企业之一。

    前十大股东中,属于三菱财团阵营的除了三菱电机公司以外,还有第五大股东东京三菱银行持股百分之三点二,第九大股东三菱汽车持股百分之二点二。

    所以算起来三菱财团阵营控制先锋电子公司合计百分之十一点三,占比最多。

    即使这个累计持股比例并不能够让三菱财团对先锋电子公司的决策做到一言而决,但是考虑到与三菱汽车及三菱财团旗下其他公司的合作关系,三菱财团对先锋电子公司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完全可以认为先锋电子公司为三菱财团的外围企业。

    只不过夏禹也知道,像先锋电子公司这类的外围企业,三菱财团简直不要太多,若要说有什么特殊的,那就是先锋电子公司的市值比较高,实力更强!

    不知不觉间,半个小时一晃而过,霍建宁再次来到了夏禹的办公室。

    夏禹目露赞赏之色,表扬了霍建宁一句:“建宁,你这资料收集的很详细,用心了。”

    霍建宁谦虚地说道:“谢谢董事长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

    夏禹微笑颔首,将资料放在桌面上,对霍建宁说道:“内容我也看了,先锋电子公司虽然股权分散,但是收购难度比较大。”

    “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霍建宁显然已经考虑过了这个问题,他整理了下思路说道:“董事长,先锋电子公司前二十的股东中,有十四个有比较深的业务往来,要么是与银行和保险公司有资金借贷关系,要么就是与三菱汽车和三菱电机公司这样有业务合作。”

    “而且先锋电子公司也与其中的一部分公司有相互持股的关系,虽然持股比例不大,但是企业法人互为股东和董事。”

    “这也表明这些股权主要是起到合作链接关系,并不是单纯地投资作用,所以收购难度会很大。”

    “即使真的将这些股东的股权收购到手,那么也会为先锋电子公司带来隐患,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关系将会不稳定。”

    “还有,先锋电子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上市了,欧洲和美国的一些机构也持有了先锋电子公司的股票,这些持股则是单纯的股票投资,不过也会让收购变得繁琐。”

    “当然有弊也有利,先锋电子公司在多家交易所上市,也会方便我们暗中吸筹,被发现的概率更低。”

    “如果您不是想要全资收购先锋电子公司的话,那么我建议以多家公司的名义从各地的二级市场买入,在不知不觉中增持股权,冲入前二十和前十的股东中,然后再对前二十的股东中那些非业务往来的股东进行股权收购。”

    “啪啪啪……”

    在霍建宁说完后,夏禹的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