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飞舟后,岸边码头上的值守军士和地方官员还在谈论巴原上的战事,尤其是飞天奇兵大破奔豸兽的“故事”,说得是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在二层船楼上,玄源问虎娃道:“你好像并不吃惊,难道早就料到了?”

    虎娃点头道:“是的,当年第一场国战未开启之前,我就料到了这一幕,只是没想到少务真能隐忍,直到今天才动用这支奇兵,而且他也真舍得下本钱,一次就训练出了整整三支羽民族军阵。

    当年我和盘瓠还有长龄先生,陪同少务拜访了南荒中的羽民族部落。少务师兄当时就对我送给大俊的那副弓箭很感兴趣,认为最适合羽民族作战时使用。而羽民族人的寿数大多不过三十余岁,假如再多等几年,恐怕就要重新训练军阵了。”

    玄源:“蛮荒野民大多难尽天年,往往会亡于各种意外的伤病。少务肯下本钱供养这支妖族,令其这些年衣食无忧,当然就会减少意外伤亡。又有长龄先生这等擅于医治病痛的高人在,这些羽民族人倒也不至于那么短命。

    如今灵兽骑兵已灭,巴室国列阵野战不再受其困扰,瀚雄守住了境内的第二道防线发起反攻,北刀与灵宝的另外两支大军也在策应,你认为国战的形势将如何演变?”

    虎娃:“其实这取决于帛让的选择。帛室国虽然损失了灵兽骑兵,但大军主力仍在,只是士气受创颇深。如今灵宝已经沿着国境线杀向大军后方了,若帛让当机立断主动撤兵,放弃已攻占的大片实地固守国境,那么尚可与巴室国相持。

    如果帛让坚持不撤兵,或稍有犹豫动作慢了,等巴室国的大军穿插过来、双方绞杀在一起,就算他想撤兵也来不及了。届时恐怕连国境都未必能守得住,会被巴室国反扑到境内腹地的。”

    玄源:“那你认为帛让会不会撤兵呢?”

    虎娃摇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帛让绝不会甘心主动撤兵,至少此时不会做这个决定。他的大军已攻占了巴室国境内七座城廓之地,已经到嘴的这么大好处,怎会愿意吐出来?他就像一条已经咬住钩的鱼。

    樊康只能死一次,而伏夔也不在了,错过了今日,帛让恐再也等不到第二次这样的机会。趁着战局的优势还在,他就算不能继续进攻,也会尽量巩固胜果。其实在我看来,以巴室国的实力,就算不能一举歼灭另外两国进犯之敌,但也不至于像先前那么被动,至少可以守住国境的。

    但少务想要的绝不是这种结果,所以北刀氏才会主动丢掉北线的三座空城,而帛室国亦能长驱直入。等到战局逆转,帛室国与樊室国再想守住往日的局面也不可能了,少务也绝不会答应巴原的状况仅仅是回到战前。”

    玄源:“帛让不会主动撤兵,那么樊室国呢?”

    虎娃笑着反问道:“你也曾领军击败过帛室与樊室两国的进犯,不应不懂兵法,不要总是问我,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玄源沉吟道:“在我看来,樊室国不应留恋已攻占的三座空城,要立即集中前线大军夺回百川城。如此不仅能抄灵宝大军的后路,而且也能与帛室国大军汇合,军需辎重的运送还能更加顺畅,战局尚有可图。

    但我能想到的,北刀氏大将军应该也能想到,他不会让樊室国大军轻易脱身的,应该就打算将之剿灭在当地。只要樊室国夺不回百川城,若帛让兵败,帛室国的前线大军恐怕也来不及撤回去了。若是樊君明智,应该立刻放弃那三座空城,以断尾求存。”

    虎娃叹了一口气:“因为身不在其中,你我才能坦然谈论,但你我之言亦是空谈。樊室国新君未必不明智,但有时只是无从选择。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身在局中未必看得清楚,就算能看清楚,所想到的也未必能做到。”

    ……

    巴原战局果如虎娃与玄源所料,帛室国大军并未撤退,反而从后方增兵顶住瀚雄大军的反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