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被罢免,闲居在江宁府,被无晋请出来出任水军军器署令,负责二十万军队装备的打造。

    他能力很强,经验也丰富,虽然手下暂时只有九名从事,但军器署依然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魏绪年约四十余岁,精明能干、思路清晰,他带着无晋在火炮铸造营中查看,火炮营位于军器局东面,建有一道围墙和西面的普通军器局相隔,最早造出火炮的王铁匠虽然技艺精湛,带十几个徒弟可以,但管理上千人铁匠,他却不行,他是担任技术总监,而整个火炮铸造营的管理则由魏绮亲自负责。

    魏谱长期在军器监为官,堪称军器制造的专家!对火器的制造也很了解,五十年前,火药工匠掌握了引线的技术,便逐渐发明火药箭、火药纸鸢、后来又出现火药包、陶瓷火药罐,三十年前发明了用生铁为壳的爆天雷和水雷,同时出现了用竹筒发射的突火枪,不久,蜀州火器局便发明了用铁管来发射的简易火统。

    但不管是突火枪还是火统,因为射距都只有十几步…远远比不过弩箭的威力,而且操纵繁琐,非常容易损坏,所以朝廷没有推广这种新式火器。

    魏猎却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见到更先进的缝发枪和火炮,这简直令他欣喜若狂,同时他也如醉如痴地沉溺在其中,又通过从前的人脉,请来三十名铸造火器的资深工匠,众人一起研制和完善火炮,这就使火炮的研制水平和铸造成功率都大大提高,两个月来,他们已经铸造了六百门各种式样的合格火炮。

    魏绪现在已经是蝇发枪和火炮的专家,他带着无晋走进一排平房,这里是成品仓库,他从木架上取下一支缝发枪,对无晋道:“这支蝗发枪我们造出了三千支,现在工匠们技术已经很熟练,再过一个月我能再造出三千支完成殿下交代的六千支的任务,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只有一千名合格的工匠,如果全力造枪,造炮的进度就会延缓,可能需要殿下进行一个选择。”

    无晋沉思一下便问:“再增加工匠不行吗?”

    魏谱苦笑一下道:“再加工异也可以但要成为合格工匠,至少还要一个月时间,殿下说时间比较紧迫我担心……”

    时间确实很紧迫,还要装备军队,再玉练恐怕来不及,但无晋的计划确实是需要六千支枪,组建一支蜒发枪军队,但是铸造火炮更重要,实在不行,五十支也行,他刚要说话,魏猾又道:“还有一个方案,给殿下参考。”

    “你说!”

    “还有个方案就是把一些部件委托民间工坊制造,给他们图样我们只造核心部件并进行组装,这样一个月内,我同样能再造出三千支枪,但工匠人数,我却能刻减一半,集中精力造炮。”

    这个方案倒不错,也不用担心泄密,无晋点点头便道:“民间能造出合格部件吗?”

    “肯定没有问题,余杭郡的钱家和东海郡的周家都是做首饰大店各有几百工匠,只要有标准图样,交给他们没有问题,还有简单的木制枪身和枪托,也可以交给外面的木匠做。”

    无晋欣然司意又问:“如果是这样,那几时能造出一千门火炮?”

    “一个月!,…

    魏绪肯定会回答他,“一个月内肯定没有问题。”

    无晋知道魏猾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他既然说一个月那应该就没有问题,他又笑着问郑延年“你那边呢?我需要的教官记练出来没有。

    无晋临走前交代过郑延年,要求他两个月内币练出五百名火枪手和三百名火炮手,射击火炮比较简单,关键是火枪手,不仅要求熟练使用缝发枪,枪法准确,而且还要了解枪的构造,甚至能够自己动手装配部件,然后再让这五百人担任教官,每人带十名新兵,继续训练火枪手。

    郑延年点点头笑道:‘…和造枪炮相比,我们玉练是小问题,已经完全符合殿下的要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