抨击朝政很正常,他关心的是,谁是文心社的幕后主使,一般这种社团都会有某个大臣的支持,这些儒士的言论往往就和这个大臣有关,这是一种变相的主导民意的手段。

    “谁是他们的后台?”

    “回禀将军,是户部shì郎潘仁毅。”

    “原来是他!”

    周威冷笑了一声,潘仁毅是申国舅的心腹,是申国舅掌握户部左膀右臂,周威忽然明白,太后为什么让自己调查文心社了,实施政事堂制度,让儒士们进行民意上的宣传,看来,有人对太后很不满了。

    “将军,这些儒士怎么办?”

    “让所有人招供画押,送去绣衣卫地牢暂时关押,然后通知他们家人来保他们出去。”

    楚军东进的速度异常缓慢,在东郡濮阳县,八百艘战船便停泊在黄河岸边,皇甫无晋在等待着梁郡的消息。

    从兵力上对比,楚军主力只有五万,要远远逊于齐王西征的三十万大军,所以皇甫无晋也没有想过要硬拼,尽管他有犀利的武器,但兵力悬殊,仍然对他十分不利。

    更重要是,皇甫无晋需要得到洛京城破的消息,他甚至比齐王更希望看到皇甫恒的倒台,洛京城破,再加上齐王妃西归,这便可以使齐王夺回齐州的意志下降,他会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洛京,从而形成分兵之势,这是皇甫无晋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另外,他也在等待西凉军的消息,二十万西凉军的施压,足以让雍州军撤回关中。

    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厮杀,它还包括幕后的较量和政治上的角力,如果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是最高境界。

    皇甫无晋已经渐渐抓到了齐王皇甫忪的软肋,他的名不正言不顺,将是他最后失败的主因,齐州官员对他背弃到幽州刘汉章的倒戈,都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对于他皇甫无晋,他有着其他势力所没有的政治优势,不仅是他的出身,还有住在楚州的太皇太后,这位地位崇高的老人,一直被大宁王朝的臣民们所景仰,可以说,这是皇甫无晋手上最大的一张王牌,在关键时刻,他会毫不犹豫打出来。

    梁郡驻扎着原陈留总管贺千绝的五万大军,虽然他投降了齐王,但皇甫无晋也发现其中的微妙之处,那就是贺千绝自始自终没有和齐王见过面,他的军队也没有解散,更没有齐王的亲信,依然保持着完全独立。

    这种情况在战争时期是很少见,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这支军队的反戈,给后方带来严重的威胁,以齐王的心思,他不会意识不到这种危险存在,但他依然让贺千绝的军队驻扎在梁郡这种重要的战略之地,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齐王也拿贺千绝无可奈何,贺千绝依然保持着一种半独立状态,与其说他是投降,不如他们是另一种形式的结盟。

    对于这种拥有独立军队的地方军阀,最好的办法是分化拉拢,让他为自己所用。

    贺千绝年约四十余岁,是前左卫大将军贺铮之子,祖父贺诚曾为范阳节度使、兵部尚书,贺千绝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世家,世代效忠大宁王朝,和所有的大臣一样,在皇甫玄德突然驾崩后,大宁王朝出现了分裂,贺千绝也处于一种mí茫之中,他不知自己该效忠谁?

    皇甫恒是储君,他登基后按理应该是最名正言顺的君主,但很多大臣都知道,在皇甫玄德突然驾崩的时刻,皇甫恒就在华清宫中,被皇帝囚禁,他有弑父的嫌疑,贺千绝也知道,更重要是皇甫恒猜忌日盛,重用外戚杨晟,令他极为不满。

    所以他之前便将自己的妻儿悄悄转移到陈留,他并不准备真正效忠皇甫恒,一方面他保持自己军队的独立,另一方面,他也在等,等最后局势明朗,投降齐王皇甫忪,只不过是他为了保存实力的权益之计。

    贺千绝的五万大军驻扎在梁郡城外,占地五里,是一座庞大的军营,他是陈留总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