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了。

    对于姚广孝的这些异于常人的举动,朱棣早就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这些异于常人的举止,除了他身上有着那种自古以来文人们世代相传的,那种自命清高的臭脾气之外,更多的恐怕是他那一份恃才傲物的傲气。

    姚广孝的确很有才。

    当年朱棣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病逝,姚广孝作为僧官参加法事,在众多的皇子之中,他却一眼就相中了

    当时还只是燕王,一个小小的边镇藩王的朱棣,并且主动向太祖皇帝请命,要随侍燕王,前往封地北平。

    到了北平,他常常进入王府与朱棣密谈,分析天下大势,并且把他的好友,当时天下闻名的相士袁珙、卜者金忠推荐给朱棣,逐渐令朱棣下定了逐鹿天下,争夺皇位的决心。

    靖难之役爆发之后,他协助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后方,保障前方军队的后勤供应,并且多次出谋划策,为朱棣最终去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当朱棣登上皇位,论功行赏之时,他除了接受了朱棣的赐名“广孝”之外,对于赏赐的金银财帛,屋宅美女,全都一一拒受,继续着他清苦的僧人生活。

    朱棣感其德,除了重用之外,还封其为太子少师,辅佐太子朱高炽,并教导皇长孙朱瞻基。他自己也从不直呼其名,一直尊称姚广孝为“少师”。

    如此礼遇,可谓尊容之至,而姚广孝却始终执身中立,从不涉足朝堂之上的党派之争,这一点除了他的一身傲骨,不屑于为他人所利用之外,恐怕也是因为他那异于常人的聪明。

    既然是聪明人,那么与他的谈话自然就需要将就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朱棣召见姚广孝,用的便是征询北平新都建设极度的幌子。

    此刻对着姚广孝,朱棣掩藏住了内心的烦闷之情,微微一笑说道:“少师来了?少师刚从北平视察新都建设进度回京不久,本应好好休息一下,朕却忧心迁都的进程,不得不相召,少师勿怪。”

    姚广孝低头应道:“皇上相召,乃是情理之中,皇上言重了。”

    朱棣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北平新皇城的建筑进度,现在可还顺利否?”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姚广孝只不过是北平新皇城的设计规划者,负责统筹和监督建造进度的,理应是户部和工部的事务,这种问题,自然是询问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更为合适。

    然而姚广孝却显得十分平静,好像早就知道皇上会询问他这个问题,没有一丝的奇怪,答道:“新皇城的建设一切顺利,这一次夏原吉大人在所需的物资和人力毫不吝啬,通力配合,实在是居功至伟。”

    哦,朱棣点了点头。

    夏原吉这个恨不得把一个铜钱掰开成两半花的小气鬼,这一次在新都建设上面竟然能不遗余力,全力配合,的确是令到朱棣有一些意外。

    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夏原吉对于自己的忠诚,他明知已经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决定了,迁都之事已成定局,与其扣扣索索的从中作梗,但不如倾尽全力的配合,不折不扣的执行皇上的意思,这倒的确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干的人。

    朱棣望着姚广孝,忽然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朕听说少师在北平新都建了一口井,唤作锁龙井,用铁链不知在井中困了什么东西,关于此事传得沸沸扬扬,民间各种传闻极多,却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姚广孝抬起头来,满脸的淡然,从容答道:“此乃风水之术,乃是为皇上长治久安之故而建。”

    “哦?”朱棣不太明白。

    姚广孝解释道:“世间万物,都是阴阳相合,相辅相生,皇上既为当今真龙天子,世间也即必有恶龙相生,此乃天道也。如今建此锁龙井,将恶龙锁于其中,除去此患,皇上必定会皇位永祚,国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