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他们却不知道元善是真的为这些扶桑女的去处头疼,要说做情结工也用不上这么多人,元家的食品加工厂也不需要这么多人,棉花商会的纺织厂人家都三万多人了根本就不需要招人,那她们还能做什么。

    直接送到平康坊按照刘通的说法根本无法将利益最大化,除非经发部在平康坊开间院子搞经营,不过经发部怎么会做这样的生意,若是做了那可不是弹劾那么简单了。

    而且元善也不会将这些番邦女子安排到一些有技术的工坊去为的就是防止技术外泄,谁能肯定这些女子里面不会藏有奸细。

    就在元善发愁的时候,宫里来人了。

    很快元善就见到了皇帝。

    “朕与众臣在商议商业税收应用到海运上的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世民直接道。

    “臣觉得鼓励海商,发展海运这是好事。”元善道。

    “增设海关税收怎么就成了发展海运了呢。”李世民心道。

    “你且说说。”李世民立即问道。

    “增设海商的税收目的除了能够增加国库收益自然就是对大唐海防的重视,若是出海的船没有朝廷的管理还如何收税,所以大唐海防部是一定要有的,有了机构在有了官兵自然就是加强海防建设,而收税的目的就是充盈国库,那自然要鼓励商人发展海上贸易,这样船只越多贸易越频繁国库的收入才会越多,臣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希望在关税的额度上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收取方法,以臣的简易觉得开始的时候税收金额轻一些才有助于以后大唐海运的发展。”元善道。

    李世民心里是有些不高兴的,一船货能卖那么多的钱竟然还想要从轻缴税。

    可是当前的情况是,目前出海贸易的船只只有沧州号一艘,就算收重税,一次能够收多少钱,若是沧州号不在出海岂不是以后都没得收。

    在想想元善的话,自然等海商发展起来后税收就不是问题了。

    若是朝廷自己的船队出海贸易赚取的收入岂不是更划算。

    不管怎么想这海税是一定要进行收取的,便道:“此事就交给经发部来制定。”

    元善压力很大,不是做不来而是因为经发部就那么点人真心是时间紧,任务重。

    思钱想厚啊,元善其实并没有提醒李世民沧州船厂名义上可是官办,就算要上税也轮不到沧州号,那可是经发部的财产也是朝廷的资产,商业税怎么收呢。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推荐票,给几张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