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好了!这就是我和明月师姐修行的地方,你们这段时间就暂住在这里。”

    说着他拿出一把比成人手指还长的青铜钥匙,插进了大门的暗锁孔里。

    院子不算大,但极其干净古朴,院子中间有三棵松柏,呈等腰三角形,三棵松柏中间有个小亭子,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哗哗的水声,从亭子下传出来。寻声望去,我看到亭子下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溪,水从一侧的石缝里流出后,流经小亭下方,然后消失不见了(应该是地上有洞,渗到了地下)。

    这设计极其巧妙,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亭子两侧的朱红色石柱上各有四个正楷大字,右边是“清风徐来”,左边为“水波不兴”,笔力深厚。

    我环视了一圈,四合院设计的也很讲究,共有十五间房子,正房五间,两侧各四间,大门两侧各有一间。

    所有的房屋都是青石建筑,一看就知道至少有百年历史了,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当代其实已经不常见了。

    “师伯,师叔,这里就你们俩人,用的了这么多房子?”

    “都是祖上留下的,再说,你可别小看咱们青云观,每年都会有不少道友来这里交流切磋,并非一直是这么冷清。”

    听到青云观三个字,我觉得有些别扭,天上有白云也有黑云,哪来的青云呢?便问老黄师叔这名字的由来。

    老黄师叔笑了笑:“这青云二字其实在明初就有了,说起来青云观来自青云教。”

    “青云教?我只听过宋代有个白莲教,明代成立了武当派,咋就没听说过青云教呢?”

    “青云教和无武当派差不多同一时间成立的,而且在建教后长达百余年里,都呈齐头并进之势,只是大约三百多年前,当时的教主遇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从此后青云教就开始有意识地自我缩减,直到今天,就剩下我和师姐了。”

    据师叔所说,青云二字并不是指青色的云,而是一个人,也就是创教始祖,本教的主导思想说起来很特别,竟然是追求“天人合一”。

    听师叔说出这四个字后,我差点笑场。

    这“天人合一”的境界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后来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进一步发展,大体意思是说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的人和事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实这种思想老子也曾提到过,他说“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之所以差点笑场,是因为两千年来,这仅仅是一种道家思想中的境界,说白了很空洞,很飘渺,咋就成为一个教派的主导思想呢!

    老黄师叔知道我是大学生,自然知晓这四个字的来历,他一边示意我们先进入道观大厅,嘴上就解释说:“我们这一道派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思想,而是有达到的具体目标,当然一两句也说不清楚,你就看我和你师伯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身体咋这么好,也应该能明白个大概。”

    大厅是狭长的,正对大厅门的是一尊干瘦长须老者的雕塑,高约两米,样子不但不威严,看起来还十分滑稽。

    老黄师叔说这就是本教的创教先祖青云道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看着青云道长的面目有些眼熟,但一时间又想不出在哪里见过。

    “先给先祖叩首吧!”老黄师叔点燃一炷香,插到了神像前的香炉上,我们三个按照老黄师叔要求,俯下身子,在神像前的蒲团上磕了三个头。

    “磕了头,你们仨就属于青云教弟子了——当然,柳如烟算是我的记名弟子。本教规定是按照入教时间排长幼序,这么算的话,小邪是大师兄,柳如烟是小师妹。本教很注重‘长幼序’,师弟、师妹一定得尊重师兄和师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