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对朱厚照说:“陛下若欲推广此物,凡有破坏、盗取钢轨者,当以谋逆罪论处!”

    “此物真这么有用?”朱厚照惊讶道。

    王渊说道:“陛下一观便知。”

    两个匠籍杂役,正手持铁铲站在车上。蒸汽机的主要改良者凌夏,带着伙伴最后检查一遍机器,便走来说:“请陛下发令试车!”

    朱厚照点头:“试车。”

    王渊提醒道:“陛下请站远一些,蒸汽机车行驶,一路烟尘颇大。”

    养生达人朱厚照先生,自然从善如流,带着皇贵妃、太子和公主,退得老远用千里镜观察,众人只能跟着退后。

    一铲铲煤炭在锅炉中燃烧,机车顶部喷出大量烟尘,甚至还夹杂着些许火星。

    “轰轰轰!”

    火车头缓缓启动,车轮跟铁轨间隙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后面还拉着两车斗的煤炭,越跑越快,转眼间就把五百米长的铁轨跑完。

    林俊那老眼昏花的眸子,突然绽出精光,声音颤抖道:“若是将铁轨铺到边镇,千里之地旦夕便至,何忧边患也?”

    被这话提醒,朱厚照也兴奋起来:“便把铁轨铺到大同去!”

    王渊连忙说:“山西之地,表里山河,便是官道都不好修,如何能从京城铺铁轨过去?”

    朱厚照瞬间被浇一头冷水,连连叹息:“可惜,可惜。”

    王渊建议说:“陛下,可以逐步铺设。臣建议,目前可铺三条铁轨:其一,从西山至京城,可运西山之煤,利济京城百姓,还能收取煤炭运输费用,以填补铺设铁轨、建造机车的花费,长年累月下来甚至还有得赚;其二,铺设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轨,如此漕粮运到天津,就能由铁轨机车转运,如此可省下无数费用和徭役;其三,铺设从太远到代州的铁轨,可以大大缓解大同镇的军粮运输成本。”

    三段铁路都不长。

    第一段铁路,西山至京城。

    京城百姓日常消耗,大都使用西山之煤,一旦使用铁路运输,煤价就能迅速降下来。

    第二段铁路,北京至天津。

    无论出于商业还是政治因素,这条铁路都非常重要,而且绝对回本飞快,因为货运量太大了。

    同时,王渊也是在徇私。天津工厂使用的煤炭,来源于天津本地的小煤矿,浅层已经挖得差不多。如果这两段铁路修起来,就能直接从西山运煤去天津,天津那边的工厂受益无穷。

    第三段铁路,太原至代州。

    大同镇的军粮,主要由山西、河南两省输送,最大的成本就是运输和徭役。两省百姓为了运送军粮,服役之人经常倾家荡产,同时也造成大同镇米价奇贵无比。

    偏偏山西地形复杂,以现有的工程水平,想修通铁路是很困难的。

    因此,王渊决定先铺设太原到代州的铁路,这一段路线地势相对平坦。一旦修通,汇聚到太原的山西军粮,就能迅速运送到代州,再用民夫经雁门关转运去大同镇。

    王渊更大的打算,是想利用山西的海量煤矿!

    第三家工厂,王渊就打算开在山西,并且吸引武官、边商和晋商,一起来做这个生意。那里的棉花原材料不够,但可以搞毛纺厂,只需再把蒙古人打痛一次,就能逼着对方交易羊毛。

    蒙古贵族肯定也愿意,以此加强草原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但这种联系是互相存在的,也有可能养出一堆资本家,为了源源不断获得羊毛,在关键时候反而帮着蒙古人说话做事。

    罗钦顺提醒道:“西山之煤,或损及龙脉,在此铺设铁轨,恐怕招惹众臣非议阻挠。”

    王渊笑着说:“这就要看陛下决断。”

    西山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