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有三分之二是王渊的同僚、旧友或门生。而殿试文章不需要誊抄朱卷,王澈和王骐的笔迹,瞬间就被阅卷官们认出,毫不避嫌的全部评为最优等。

    王渊的两个儿子,一个状元,一个探花,这让朱载堻非常纠结,怎么就摆脱不了老师的影子呢?

    朱载堻再次拿起答题卷,仔细把两人的文章再读一遍,然后他就陷入长久沉默当中。

    首辅田秋低头不语,不发表任何意见,他被戏称为“菩萨首辅”、“木胎首辅”,真正的决策者一直都是次辅严嵩。

    朱载堻仔细思考之后,终于说道:“吕调阳为状元,王澈为榜眼,王骐为探花。”

    众人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把王家两位公子,直接从一榜当中给踢出去。

    至于朱载堻钦点的状元吕调阳,此人的文章写得四平八稳,没啥新颖奇特之处,胜在义理透彻且找不出任何漏洞。

    王澈的状元虽然没了,可以说是被打压,但也可以说是一种保护。

    王渊已经海外封王,他的儿子,在大明有没有科举资格,这一直是个刻意回避的问题。曾有言官,建议剥夺二人功名,满朝王党集体沉默,内阁也不受理此疏,气得朱载堻把捅篓子的言官贬为知县。

    而今,若哥哥考状元,弟弟考探花,传出去必然轰动朝野,然后就是招来汹汹物议。

    朱载堻临时更换状元,失去状元身份的王澈,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同情,而不是被质疑殿试舞弊。

    “陛下圣明!”众臣高呼。

    朱载堻的手段愈发高明,既打压了王渊的儿子,被打压者还得真心感谢他。

    朱载堻转开话题,问道:“殷洲栎县知县,还未赴任吗?”

    吏部尚书宋沧回答:“一直称病。”

    朱载堻说道:“那就让他别当官了,等病好了重新科举。”

    宋沧说道:“这次会试,有两个落第举子,倒是主动请缨赴任栎县。一个叫海瑞,一个叫李修道。”

    朱载堻赞许说:“这才是能为国分忧之人,便让海瑞去殷洲做栎县知县,给李修道选一个上县做县丞。殷洲太远,往返不易,任期又长。海瑞若欲携妻前往,朝廷赐予银元一百块做安家费。若他还未娶妻,特准其在辖地内婚配,此为特例。”

    大明地方官,原则上不许在辖地内结婚纳妾,这是防止文官和地方势力搞裙带关系。

    就这样,海瑞不用回去当老师了,并且成为大明第一个海外知县。

    至于张居正,这个时空就没有张居正,只有一个叫张白圭的进士。他没有遇到李士翱,因此没有改名叫张居正。他也没有遇到顾璘,因此提前三年考中举人,但还是落榜好几次才中进士。

    如今,张白圭正在福建做知州,以庶吉士身份外放地方,考满之后至少能连升两级。

    大明这几年还不错,除了陕西连续干旱,其余地方可谓风调雨顺。

    就连去年京畿地震,也只例行祭祀祈祷而已,君臣们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种年月实在太爽了,跟正德朝的灾异相比,朱载堻简直就是老天爷的宠儿。

    盛世修典籍,太平纂鸿帙。

    大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在籍人口已经突破一亿三千万,国库丰盈,四海安定。

    在王渊主修《武皇帝实录》、《绍丰大字典》、《大明广舆图》之后,朱载堻又命人修订《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追及汉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桎梏。

    另外,朱载堻还让边镇将领,包括被圈养的海军左都督朱英,一起总结他们的军事经验,令朱英、俞大猷、唐顺之编撰了一本《绍丰武编纪要》。

    唐顺之升得非常快,目前已经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