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王。”

    刘基说。

    张无忌点点头,说道:“我想来想去,先不登极只称王!”

    “好啊!”

    虽然说只是称王没有称帝,但是对于一向保守的张无忌来说,这已经是大跃进了!因此下面的每一个将领都感到兴奋不已!

    刘基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这是应天顺人之事。称王后即可分封百官了,大家也有个奔头。那主公要用什么名号呢?”

    “我们都是明教弟子,所以我们国号就是明!军队就叫明军,我就是明王!”

    张无忌果然早有准备,他从屏风上揭下一张字条,他说国之所重,莫先庙社,明年为吴元年,他想在钟山之阳建圜丘,冬至那天祭祀昊天上帝。再建方丘于钟山之阴,每年夏至祭地神。

    回手又揭下一张字条,他认为太庙也是不可少的。李善长已经谋划好了,建王城内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左右为文武楼。

    他又揭下一张图,是王宫图式,他指给刘基看:殿后为后宫,前面称乾清宫,后面为坤宁宫。

    “名字起得好。”

    刘基说,“乾坤清宁!这官制也该有个想法了。”

    张无忌又从屏风上揭下一张大单子,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字。张无忌说这是陶安、宋濂他们琢磨了好久才写出来的。

    刘基大略看了看,说:“好。”

    张无忌征询地说:“在你和李善长之间,我是很费一点周折的,亏了哪个都于心不安。”

    刘基早明白他的心思了,便说:“咱们不是有君子协定吗?你永远称我为先生,不是免于流俗吗?”

    张无忌强调,那是先生初来之时,这几年先生屡建大功,应当不受原来的约束了。

    刘基表示他绝不会接受品位,李善长老成谋国,拜相非他莫属。停了一下,刘基又建议,当务之急是攻下武昌,也就去了一块心病,可全力对付东面的张士诚了。

    张无忌也正忧虑武昌,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胡廷瑞诸将虽扫除了汉阳、德安各州郡,但武昌久围不下,张无忌决定再次亲征。

    刘基点头。张无忌说:“等建明国大事毕,就启程。还留李善长、邓愈守金陵。”

    刘基又点点头。

    张无忌称王,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整个府邸里却还有人是不开心的,甚至是十分郁闷的,这个人就是郭惠的娘张氏了。郭惠从瓜州渡回来后,立刻变了一个人,不施脂粉,不苟言笑,屋子里也经过了一番更迭,从前所有女孩子喜欢的色彩顿时全无,墙上多了个佛龛,供着一尊观音像,佛灯长明,青烟缭绕。郭惠虽未出家,早已是尼姑打扮,只是带发修行而已。

    她此时正安静地在看一卷佛经。

    见女儿这样,张氏劝不了,又气又急又痛,在房中滴泪闷坐。马秀英在一边劝解,不允许郭惠在家修行,她就吵着要出家,不然就要去死,闹到这地步,还不如先这样。

    张氏说:“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呀,老天这么折磨我。这该死的蓝玉……”

    马秀英说,这也不能全怪人家蓝将军,但是接下来的话她又不好说,总不能说这事情要怪罪张无忌吧!

    张氏叹了口气:“听说无忌称王了?当年你父亲要称王,他百般不让,敢情这王位是留给他自己的。”

    马秀英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你笑什么?”

    张氏说,“你当然是向着他说话了,他称王,你就是王妃了。”

    “您也是气糊涂了,”

    马秀英纵横捭阖地给她解释,天下大事,都有个成法,都有个公论。当年父亲仅仅占了滁州、和州,就想称王,那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