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安妮又买了一些便宜的纸和墨,用来给自己和孩子们练字用。

    东西不少,薛老板让伙计给她打了个包袱。

    抱着一大包东西出来,安妮看了看天色,发现时候已经不早了。

    她要赶紧回去了,再晚一些,就要走夜路了。

    安妮这两次进城,还算幸运,走出村子就碰到了邻村的牛车,安妮为了赶时间,就花了几文钱坐牛车。

    以后就不能这么乱花钱了,安妮还有给周家的那些第三代们做表率呢。

    总不好前脚刚跟孩子们说“赚钱不易”,后脚她就悠闲的坐牛车吧。

    而且坐牛车,也只是坐单程车,回程就没有牛车可坐了。

    安妮提着包袱,大步流星的走着。

    一边走,她一边盘算。唔,提到牛车,其实她可以给家里添辆牛车。

    拉车的牛,平时可以犁地、拉东西,农闲时,也可以做点载货、载人的生意。

    周敬先的身体不好,偏他自以为是一家之主,不想躺在家里吃闲饭,平日里没少干农活。

    可他身体状况摆在那儿,每次干得多了就会生病。

    有时生了病,看病、吃药花的钱都比他干活挣的钱还要多!

    安妮既然穿成了周耀祖,那就要替他履行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孝顺老人,友爱手足,教养儿女,照拂侄子,都是她应该做的事。

    安妮点点头,就买个牛车吧,让周老爹去赶车,不累,还能挣些钱。

    正好她从赌坊还赢了一百两银子,足够买牛和买车架子的。

    安妮脚程不慢,回到家,也已经是傍晚时分。

    周显德和周显诚重新去上学了,周显仁、周显信和周显义三个也被送去了学堂。

    五个孩子放了学,都没有闲着,而是按照安妮的要求,挑水的挑水、砍柴的砍柴,忙得不亦乐乎。

    周敬先坐在堂屋里看着,发现几个孙子上了学,更加懂事了。

    周显仁三个,没上学的时候,也不会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干活,而是跑出去疯玩儿,不到饭点绝不会回来。

    哪像现在啊,个个唯恐自己没活干被父亲(或大伯)看到,再被拎去下地,纷纷抢着干活。

    连周玉芳的不少活计,都被几个堂兄弟抢了去。

    看着院子里热热闹闹的模样,周敬先竟有种错觉:他们老周家这是要兴旺了啊。

    子孙懂事,还知道上进,老周家定能在他手上发达起来!

    安妮就在这个时候回来了,一进门便对上了周敬先感慨又希冀的目光。

    “爹,我去书肆拿了些书回来抄。这样既能赚钱,也能复习书中的文章。”

    安妮跟周敬先回禀道。

    “抄书也好。”

    周敬先对长子是越来越满意了。短短三天,长子就似脱胎换骨一般。

    过去长子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却没有任何实际的行动。

    如今,许是第三次落榜给长子的刺激太大,竟让他有如此变化。

    周敬先很高兴长子的这种变化,他有种预感,这样的长子,没准儿三年后真能考中举人呢。

    周敬先越对长子满意,就越心疼他。

    唉,老大什么时候干过农活,这才干了两天,就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

    不去书院读书,那就在家里读啊,实在没必要去地里干活。

    周敬先想着,再等两天,让他知道知道种地的艰辛就好。

    到时候,就算儿子自己不放弃,周敬先也会把他拽回家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