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皇子中,反倒是最为平凡的。

    李恪的武艺,在座的武将也不敢堪称能在箭术更胜一筹,骑术更是精湛非凡,兵法韬略也是熟习于胸,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对这个庶子异常的喜爱,当年的他可不就是这样,文学比不上建成,只有在领兵打仗上差不多。

    因此,李恪的不耐,李世民自然了然于胸。

    想及此,李世民便朝着几位皇子的席位走了过去,问道:“承乾、青雀、恪儿,你们三个皇子想要什么?”

    可还没等皇子们开口,李渊便轻轻一笑,说道:“世民,你怎么不问父皇想要什么?莫非......这在场的众人,不包括贫道?”

    其实李渊心中也是略有考量的,东突厥虽然已灭,可是接下来的唐太宗将会实行一个延祸百年的政策,他必须要阻止。

    东突厥是亡国了,可是还遗留了几百万的突厥百姓,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只是招了长孙无忌问了几句话,然后在东突厥原有的地盘设立单于都护府,将几十万突厥人迁到边境,为大唐戍卫边疆,其实就是高度自治,只是在打仗的时候征募突厥人。

    这项大唐国策实行之后,突厥人感恩戴德,给李世民安了一个天可汗的称号。

    可长久来看,李世民此举无疑是祸国殃民!

    突厥人虽是唐人,可与中原汉人格格不入,一直保持高度的民族自治性,后来造成安史之乱,唐朝国力大衰之后,更是被突厥、契丹劫掠多次,甚至长安也几次失守。

    虽功在一时,却弊在千秋。

    可是这话太上皇却不能直接与李世民当面说,只能用书信来委婉的劝诫。

    听到李渊这句自带揶揄的话后,李世民讪讪一笑,既然老子这么说了,做儿子的还能不同意,只是感觉怪怪的......

    “父皇既然要写,儿臣自然不敢违背父皇意愿,只不过......儿臣却不敢夸口盛谈赐下座驾、美酒,万土万疆,皆为父皇与儿臣所共有。”

    看到太上皇点头后,李世民心中一松,转而严肃的看向三个不争气的儿子,骂咧咧说道:“汝等三人,若是此次写的不好,就准备抄《孝经》一百遍,三天不准吃饭!”

    “......”诸皇子。

    明明父皇刚才还和蔼可亲,一脸笑容,怎么转脸就变了。果然天微不可测啊!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们也不得不含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