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李恪后退,眼角闪过一丝狠戾。

    不过倒也没人看到,也不会有人猜到他心底的想法。

    看到这番架势,李世民心知今日他不决断是不行了。若是仅有魏征、李纲这样的臣子逼他外放诸王,他也就听个乐呵,左耳进右耳出,该咋样还是咋样。

    但是长孙无忌不同,不仅是朝中重臣,更是当朝国舅,他的意见不能不采取,或许太子之位真的会被皇子留京所动摇。

    “哎,恪儿苦了你了。”李世民摸着李恪的头,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话音一落,群臣便知吴王外放出京已经是定局。

    而在一旁的太子承乾也在一旁很知趣的没有开口说话,现在不管偏帮哪一方,对自己而言都是不对的。

    说完之后,李世民起身,目光微冷,开口道:“皇三子李恪,年满十三(虚岁)……可留京七日,七日一过,即刻前往封地,非天子亲诏不可返京。”

    “恪……尊父皇旨意。”李恪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瘫软在地上内心虽然有股出京的欢喜,但是也生出一丝悲哀感。

    外放出京的只有他一人!

    他年岁是比李泰大,但也不过是几个月而已,但是父皇却闭口不提魏王李泰。

    嫡子与庶子差异竟然如此之大!谁又能心平气和的看待此地。

    “陛下,微臣记得……吴王是要改封地在边疆,驻守边疆,永为太子羽翼。”长孙无忌抚须道。

    有时候,不得不争,纵然让陛下心声不满,但是若能让太子的心腹大患远去边塞,那么一切就是值得的。

    而边疆向来就不安宁,常常出现部族反叛的事情。

    李恪虽然英勇,但长孙无忌却不认为他有能力压制。

    做的多了,错的也就更多。

    刺只会越挑越多,最终绝缘于皇位。

    “不错,恪儿是这样说过。”李渊颔首点头。

    长孙无忌想的什么他当然也清楚,自古以来藩王威胁中央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有几个有能力的?

    明朝的朱棣那么厉害,也险些在清君侧过程中惨死,要不是朱允文实在太废,凭靠朱元璋老爷子留下的政治遗产,怎么也能怼过朱棣。

    而朱棣镇守北平的时候就是沙场宿将,可是李恪呢?

    毛头小子一个。

    长孙无忌心里当然放心一切。

    不过……

    “恪儿镇守边塞确实难,可若有某的帮助,这天下何处不可去。”李渊心里暗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