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是长子,也是太子。

    这么一看,李泰几乎毫无优势可言。

    似乎察觉这茶味道有些不同,他皱着眉头仔细看去,却发现茶水清澈见底,发出清香,问道:“这是什么茶?怎么和以往大相径庭。”

    “是太上皇命作坊制的新茶,因为数量稀少,只在宫廷流传饮用,老师若是喜欢,孤这里还有一些,就送给老师了。”李泰随口应道。

    看着李泰愁眉苦脸的样子,王圭也不忍心拒绝他,提出一个建议道:“自古以来取得名声最便捷的不是作诗作词,而是......”

    “老师,是什么?”李泰急忙问道。

    “魏王,你要想好,若是走这一步,纵然圣上欢喜,可太子必定心里对你不满。”王圭放下茶杯,叹道。

    现在的太子承乾虽然年幼,根基未稳,在朝堂上的实力薄弱,但只有他的年纪增长,那么他的太子之位也会越来越稳,最后到了皇帝也不能轻言而废的地步。

    如没大错,按照王圭的估计,太子是不会被废的。

    可以说,魏王李泰觊觎乾坤的想法几乎是痴人说梦。

    不过......

    有些事情却不能用结果来衡量,因为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几率,谁又能保证它不会发生呢?

    而世家大族恰恰又喜欢两头押注,鸡蛋绝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

    “老师,你说,孤已经做好了准备。”李泰咬牙道,皇位的诱惑可不是亲情能抵消的。

    纵使他大哥对他不错,但是哪有皇位来的亲切。

    而只要搞掉太子,他作为嫡二子就是最合法的继承人。

    王圭微微一叹,狭长的眼眸露出一缕精光,开口道:“自古以来,一诗一词固然可流传天下,添以才名,然而还有一件事情比诗词小道更能得士子尊崇。

    那就是......著书立传!

    书与传非经义大家不可为之,可是不能做经义还有其他,殿下,请问《战国策》是何人所著?”

    “汉宗室刘向。”李泰答道。

    “错!”王圭微微一笑,他拢了拢衣袖,缓缓说道:“刘向只是汇编了战国诸子的论述,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汉武之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故此才有刘向广纳贤才,聚于王府,修纂先籍,故其名《战国策》。

    后人只知《战国策》为刘向所著,却不晓其他。殿下何不向圣上请奏立文学馆,广纳贤才,邀天下盛名而聚之,岂是区区诗词堪比之!”

    “文学馆。”李泰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