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没无罪之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如果前线指挥官一点自主权都没有,同木偶还有什么区别?私吞战利品、抢夺钱财之事,在军中差不多是一种潜规则。打了胜仗不趁机捞点钱财,谁会那么卖力去打仗?

    在历史上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后,之就开始纵兵抢掠。

    曾国藩还被誉为半个圣人。

    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神将”李靖也这么做过。贞观四年,李靖袭破突厥牙帐后,将突厥人的财物洗劫一空。有人向李世民告状,可李世民下令不准弹劾,并对李靖说:“隋史万岁破突厥有功,未得到赏赐反而获罪被杀。我不会那么做。我要记下你的战功,赦免你的过失!”然后重赏了李靖,并加官进爵。

    李世民本人都做过,拿下洛阳之后,将王世允的钱财搜刮一空。不然的话,玄武门事变前,在宫内宫外收买过不少人。钱从哪里来?

    不过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李靖和李绩没死,是因为两人懂得自保,都是聪明人,可不是明朝开国功臣那群苦哈哈出声,他们都是世家子弟,懂得什么叫做趋利避害。

    灭高昌是贞观年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国内基本稳定,以后用不着武将;所以,李世民要打压功臣的锐气,想想韩信,不也是差不多吗?

    建立汉朝之后,几个月后竟然就有人上疏告发韩信谋反,随后用囚车押进洛阳;与侯君集的待遇是不是一模一样;侯君集灭了高昌回京没几天,就受到了监察部门的弹劾,从而被关进监狱。

    期间,韩信还想讨好刘邦,将项羽的大将钟离?献给了刘邦,但还是进了监狱,刘邦仅仅凭借有人举报,不加详查,就将韩信擒到洛阳,这恐怕只是诛杀异性诸侯王的一个开端。这就逼得韩信不得不造反;同样,李世民送侯君集进监狱,逼得侯君集不得不造反、

    其实两人的结局都是差不多,政变还没来得及实施,便东窗事发。事实上,两人即使没造反,皇上也起了杀心。

    侯君集的命运更类似于蓝玉,年羹尧,都是在征蒙古中立了战功,被诛杀。

    自持军功,而不知道内敛,是作死的本质。

    绝不是高昌国的导火索。

    侯君集看了看天色,叹了口气,回想峥嵘岁月,已经是过往。

    数风流人物,

    还在他,

    自己!

    “李世民!”他攥紧拳头,心里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