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道士,就是民间大名鼎鼎的孙老神仙—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李渊惊声道。

    听到药王孙思邈,李渊的震惊可比见李世民少不了多少。孙思邈的名声之盛,在后世关中地区依旧有人感恩戴德,简直不亚于鉴真东渡后,十七世纪的日本人依旧盛行在锦囊上绣鉴真和尚。

    华夏不同于日本是个封闭的岛国,文化闭塞。举个例子,唐装和明服已经差别极大。

    孙思邈的名胜之盛,其中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佛教不要脸的在宣传孙思邈是他们的药王菩萨下凡救人。

    人家明明是道士好不好……

    “孙思邈…有多少岁了?”李渊问道。

    后世对孙思邈很是推崇,也知道他很长寿,医术上也是站在古代中国最顶尖的前沿地位,但是对于他的寿命还是捉摸不定。

    武德九年的孙思邈到底有多少岁?

    画屏正要回答,谁料武珝立刻抢答了,举着小手在李渊面前晃荡,引起他的注意,说道:“珝儿知道,听我爹爹说孙老神仙已经有了80多岁了。”

    “准确来说八十三岁。”画屏纠正道,“道君,孙老神仙在民间的声望很大,尤其是关中百姓得到他救治的人最多,在长安街头的医馆更是处处可见孙老神仙的画像,每次大夫救人的时候,必要先行拜一拜孙老神仙。”

    ……

    翠华山山顶的湫池,有一个老道士风尘仆仆,脸带倦容,半月前他在洛阳与人论道。后来听说颉利可汗率十万突厥铁骑直达高陵,他这就急匆匆的出发赶往长安。

    门下的弟子劝他不要去长安这趟浑水,毕竟突厥人穷凶极恶,到时候一个不小心死在兵灾,更何况他年龄大了。

    可是谁能想到,孙思邈这个京兆华原人(铜川),为人和关中汉子一模一样,就是死犟,甩袖愤然道:“此次突厥南下,长安必定流民遍地,我等修道之人,若是盛世可以苟且山中潜心修道,可正值百姓水深火热之时,安能闭关封山于百姓生死不顾?”

    但令孙思邈惊奇的是来到长安之后,他门下的弟子徐太医却令他惊喜连连,长安的流疫得到了控制,天花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孙思邈是头一个提出防大于治的医生。

    而这些东西都是……远在翠华山的太上皇提出的!

    孙思邈突然有种兴趣想要和李渊见上一面,但李渊毕竟是太上皇,并不是平日里的乡民,所以他一边让徐太医写信,另一边自己就早早马不安蹄的来到翠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