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而柔福帝姬就不行了。虽然出宫之前已经认真接受过全面教育。但是那些手段都不是能够用在高阳这样一位强势驸马爷身上的。

    再加上柔福帝姬的年纪不大,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更是自幼被宠爱惯了,在面对耶律余里衍的时候那是全面败退。

    再后来就是双方越争越大,甚至已经开始干涉王府的日常运转的时候。高阳亲自出面制止了这一切,他可不想在自己的家里面看到宫斗的场面。

    两边都安抚一番之后,高阳只要在府中的话,每隔一天都会去柔福帝姬那里吃顿饭用以培养感情。毕竟是走完了正轨流程的合法夫妻,高阳可没有送女人的习惯。当然了,只是吃饭。晚上还是会去耶律余里衍那边休息的。

    柔福帝姬每次都会带上自己的姐姐,高阳也不明白她是什么个想法。也不好开口询问,只能当做没有看到处理。

    燕王府里上演着美人心计,汴梁城外的整个天下都已经开始重新走上正轨。

    从北方呼啸南下的冷空气让寒冬时节开始悄然降临。天气一天天的冷了起来,各地的御寒工作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往年的时候,各地军士和大头巾们都能够从朝廷那里领到布匹、薪炭、吃食等等用以度过寒冬。但是今年接连不断的兵灾**,整个朝廷的统治体系几乎崩溃。这些个虽然原本并不多,但是有总比没有好的东西这下全都没有了。

    原有的待遇消失了,自然会有人要闹事。如果此刻统治天下的是大功告成的女真人,那也没谁敢怎么样跳出来蹦跶。但是现在还是皇朝正统的时代,那自然是有人要闹事了。

    高阳对于宋朝之前那一套优待政策很是不满意。太照顾那些读书人们了。对于那些说起来也有,但是层层克扣下去最多能够落到手里三层的军士们非常不公平。

    高阳本人认为一群整天无病呻吟的文弱书生们凭什么比肩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军人待遇要好?事情搞反了吧?

    高阳不是不尊重知识。相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他非常明白知识的力量。只不过那些之乎者也的知识对于一个国家的展能有什么用处?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书生们对于这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处?

    古代的君子六艺传承到现在,除去读书之外读书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古代那些个上马能管军,下马能御民的大儒们岂是这个年代的穷酸书生们能够相比较的?

    高阳已经决心接着这次的兵灾**重新将一切腐朽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

    教育一直都是被所有人承认的立国之本,知识代表一切。高阳没想过让那些读书人们被饿死,他给出了一条活路。在各个府、县甚至是村子里面开设基础学堂。由当地的读书人们负责教书育人。当然不是教四书五经,只是单纯的认识字,明事理。

    所有同意加入这一行的读书人们都将继续享受之前的待遇,甚至还有所提高。这对于那些基数庞大的,连年没有成功中举的读书人非常有吸引力。

    读书和学武一样都是极其消耗生产力的事情。一个脱产的人至少需要三个人去养活。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读书人们十年寒窗,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寒窗苦读,真正能够从科举那座独木桥上走过去的能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蹉跎了岁月熬白了头。

    高阳给了他们一条全新的出路,去教孩子们认字,明事理。等到孩子们长大之后就可以去开始在府城之中的专业学馆学习各种知识。高阳会从现代时空带来完整的科技树,让那些生化战士们四散到全天下各处去点燃希望的火种。

    高阳从来就没有想过事情可以一蹴而就。这种学习的循环极其消耗时间,知识的积累也同样需要时间。高阳估计想要初步见到成效,恐怕要等到那些生化战士们都老死了之后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