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不久,萧哲麟便钦命张淮为巡察使,奉皇命出巡江南各地,主管防洪事宜。

    众臣虽仍对此事心存疑惑,但见皇帝执意如此,也都缄默不语。毕竟天子一时兴起提拔个把人谁也不能说什么不是?况江南多水患,即使此次并不如预料的那般,也难保以后不会如此。防范于未然,无论如何,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倒无人提出质疑。

    大臣们如何想,萧哲麟并不在意。此刻他正在宫里跟奏折奋战,都怪前几日太过荒废,积压了不少政务,要不他现在就可以跟如海双宿双飞了。想着萧哲麟又奋笔疾书了一番,今日如海休沐,他也得快些处理好才是,要不怕是见不了面了。

    而此时林如海正在府里陪女儿下棋呢?

    墨兰端了茶盘过来,捧上茶,便站在一旁观看。黛玉一手执子,一手托腮,凝眉沉思了半晌,仍不知落于何处,不由嘟起了嘴。林如海看着有趣,摸摸女儿的头,笑道:“玉儿莫丧气,你年纪还小,能下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容易了!”

    “老爷说的极是,我们想姑娘这个年纪书还都没读过呢,更别说下棋了!不如姑娘歇歇吃杯茶,许就想出办法了呢?”墨兰也在一旁附和,林黛玉扔了棋子,一脸的懊恼,突然下巴一抬,信誓旦旦的说:“总有一天,我定能赢了爹爹的!”

    林如海大笑道:“好,我女儿果然有志气!”

    又玩笑了一会子,就到了午饭时分,父女二人用了饭,黛玉便觉倦怠。林如海素知女儿有睡中觉的习惯,便让丫头嬷嬷好生伺候着歇息去了。自己叫来墨兰,细问了黛玉近来的寝室起居及功课情况。

    原来自林如海受命任吏部尚书以来,公务繁忙,无暇顾及黛玉的课业,又不想就此荒废了女儿的资质,便请了一赋闲的老翰林教训女儿。此人姓吴名飞,表字冉升,原也是仕宦之家,至他这一代虽已没落,但有祖辈的根基在,较平常之家也富庶些。只是此人一心读书,不善治家管理产业,几年后便日渐贫窘了。

    至四十岁时中了进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翰林原官员主要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子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更是入内阁乃至外放为地方高官踏脚石,正是前途无量。无奈这吴飞时运不济,不料第二年寡母竟一病死了,只得回乡丁忧。

    三年之后,翰林院哪还有他的位置,这吴飞又是个性耿直的,不肯屈附权贵,便就此搁置了起来。好在他天性坦荡,并不以此为苦,自己守着几间薄田过活。可他本就不善稼穑之事,后来愈发捉襟见肘起来,只得卖文撰字为生,或在一些私塾家学中教几个学生。如今年已花甲,早歇了那进仕之心,只在各处做馆。

    林如海经人举荐得知他品性刚正,学问也是极好的,便重金聘为西席,以教训女儿。

    “什么,你说玉儿只爱读书,不喜针奁女红之事?”说到一处,林如海突然笑问。

    “是的,老爷。”墨兰点头道。

    “这没什么。”林如海道,说着不由笑了起来:“姑娘喜欢什么就学什么,针线上过得去就行了。世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倒不以为然,真那般不都成了睁眼的瞎子,我们林家的女儿可不能这么着。”他来京城之后,也一并为女儿请了针线上的师傅,本是让她稍通点,不至被人嗤笑罢了。反正有针线房的人在,也用不着自己动手。

    墨兰点头应是,心内却在感慨:都道少师林大人与众人不同,挥洒自然,不受世俗约束,教女儿就如同教儿子一般,今日一见果然不假!她也是出身仕宦之家,但却是庶出,并不受看重,当年偶看几本书还要被母亲说道。不想林大人竟如此明事理,真是罕见了。

    问完话后,林如海便踱步至书房,翻书解闷。夏日天长,最是容易困倦的时候。林如海倚在躺椅上,不知不觉间便已昏昏欲睡。萧哲麟进了书房就看到爱人慵懒的躺在小榻上,双目微闭,手中的书卷摇摇欲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