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钦差大臣回京不久,皇帝也“病”愈上朝理政了。先是对赈灾官员进行封赏,因林如海身先士卒、不畏艰辛又散私粮救济百姓,厥功至伟,封寿安侯,食邑二千户,赐黄金一簏,另有珠宝、锦缎,各类奇珍无数,装了几大车令陈忠亲率内侍送到了林府。

    其余如张淮、封思成及赈灾有功诸官员也各有升迁、奖赏,一时朝中称赞这有之,羡慕者有之,更有些平日怕惹事端不敢出头,一旦见别人得了好处,私下里暗自懊恼悔恨的,此刻也只有跌足长叹而已。

    距林如海入京任吏部尚书,事隔几个月后,林家再一次成了京中权贵们议论的焦点。

    林府,现在也可以叫寿安侯府了。自那日下了封侯的敕书,皇帝便御笔手书了“寿安侯府”几个大字,即命裱了挂上。林如海的祖、父本就是侯爵,京中的宅子原是侯府老宅,占地面积够大,地界儿也好,此刻倒不须扩建,只要按侯爵的规格在添置些东西罢了。

    这几日,寿安侯府门外可谓车水马龙,每日贺喜之人往来不绝。

    贾母虽知林如海不待见自己家,但见他如今势重,不免又动了些心思,将自己的梯己之物挑了几件好的,令两个儿子带着去贺喜。原来,近日上到王公,下到一般官员,均来庆贺。林如海恐一时来往人多,难保不会有人存了些歹意,遂早告知门房,不论是何身份,贵重之物一概不许带入府门。贾赦、贾政二人无法,只得命人将礼物送回,自己只身入内。

    如此又过了几日,门庭才渐渐冷落下来。

    林如海又整顿了后院,虽说李姨娘与翠儿安童几人已秘密解决,李姨娘的弟弟也已送交官府,按律治罪。但毕竟治标不治本,为防以后再发生类似之事,林如海打算彻底清查一下下人们。将那些心术不正、暗自收礼索贿之人都打板子撵了出去。有些年迈做不动活的,也都给了银子,令其安度晚年。一番清查下来,下人几乎去了三分之一,林如海又令管家买了些身家清白的丫头、小厮。

    如此一来,人数虽比先时少了不少,但都是年轻手脚麻利的,各项事务周转倒比原来更快些。左右林府现在就剩了两个主子,又不是像有些公侯之家那般爱摆排场,也是够用了。

    好不容易歇了口气儿,眼见萧哲麟给的假期还未用完,林如海便带女儿到街上闲逛。京中有个旧俗,每逢初一、十五之期便有大集市,百般货物俱摆到街上来卖,琳琅满目,耀眼生光。黛玉不知从哪听到这个消息,一定要爹爹带她来看。

    林如海并非迂腐不知变通之人,否则也不会将黛玉男孩般教养。况每每想到上一世女儿终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有对花垂泪、望月咏情,孤寂凄苦,着实堪怜,便想她今生能活的自在点,自是也不想拘着她。再者,虽是女孩子,也不能太不知世事了,让她多了解些民生疾苦也是好的,也免得像前世那般,孤影自练、哀叹不绝。

    此时已是深秋,父女俩皆一身青色夹袍,带了几个管家长随,漫步走来。

    林黛玉第一次来这种大集市,看什么都新鲜,摸摸这个、瞅瞅那个,好不开心!林如海含笑在后面看着,女儿喜欢什么,便令随从付钱收了。突至一热闹处,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众人皆擦肩并踵而行,林如海忙叫住女儿道:“玉儿,莫再跑了,此处人多,小心一会走散了!”

    林黛玉住了脚,点点头,笑着应了一声:“知道了,爹爹。”

    林如海上前牵了女儿的手,相携往一人少的地方出来,见路边有一书生摆摊。只见那人敝巾旧服,带着一顶旧儒帽,外表虽褴褛,身上却带着一股子读书之人的傲气。摆着一个小桌子,左案边放着笔砚等物,右边用一木棍撑着一方宣纸,上面乃是书生手书的一绝。这摆设,显然是落魄士子卖子撰文为业。

    林如海见那诗、字都写得极好,便上前拿起观看,又问书生道:“这诗是你写的?”

    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