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丽国王室的船上,有一个操大宋海州方言的管事儿……这事儿背后一定是有故事的。

    “吴三郎。”郭药师似乎和这个姓吴的高丽商人很熟,起身向他一拱手,然后就给武好古介绍了。

    “潘员外,这位是王三郎,他本是你们大宋海州的商人。因为一个叔叔中了高丽国的进士所以就做了高丽东来人了。”

    真是中国人?还中了高丽国的进士……武好古对海州的情况其实不大了解,如果花满山在,他说不定会认得此人。

    此人的叔父也是历史上的高丽名臣和大将,名叫吴延宠,现在是高丽国的兵部郎中。

    而吴延宠作为一个外国人,可以高中必须拼爹的高丽进士,自然是很有些背景的。他所在的海州吴家是海州海商中的巨头,在高丽-海州航路上占了极大的份额。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也同高丽王室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所以才得应高丽科举。

    这艘载着武好古和郭药师离开析津府的船,虽说是挂靠在高丽的某位王公门下,实际上却是海州吴家的船。

    “原来是海州吴家的郎君,久仰,久仰。”武好古一拱手道,“在下是大名府潘家的潘十三郎。”

    “大名府潘家……”王三郎一愣,“莫不是潘郑王之后?”

    “旁支,旁支而已。”武好古笑道。

    冒充潘家人他倒是得心应手的,他是潘家的女婿嘛,认识的潘家人极多,是不大容易穿帮的。

    王三郎笑道:“我们已经入了界河了。”

    入了界河,太好了。界河在辽宋两国之间,入了界河,就算脱险了。

    这一次跟着光明君走了一遭,倒是有惊无险,而且还在渤海人造反的事件中投机了一把。

    回去论功,应该也是挺大的吧?自己现在还是武官,大宋的武官虽然不能和文官比权势,但是在升官发财的问题还是很有保障的。也不知道能给个什么官?能不能一步登天跨入大使臣的行列?

    应该是能的,不行的话再给蔡京送点好东西,自己毕竟是蔡氏忠党的人啊!

    “好,”武好古心情大好,“郭大哥,我们出去看看吧。”

    “好啊。”

    船舱外面,此刻正是风和日丽,界河两岸,一片葱绿。这处水面很宽,似乎已经靠近界河入海口了,因为是顺流而下,所以航速也不慢。

    武好古立在了船舱顶部,向南望去,看见的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农田,远远的可以见到炊烟袅袅的村落,偶尔还能见到几艘渔船停在河滩之上。

    “那边是沧州吗?”武好古问。

    “是的。”王三郎道,“就是大宋的沧州,和大辽只有一河之隔。”

    “此处容易行船吗?”

    “容易啊,”王三郎笑道,“你看这河道,这水深,再大的海船都能进来。只是这边没有港口,只好一路西上去运粮河了。”

    运粮河是一条运河,就在析津府城附近,是析津府城的重要码头。说了也奇怪,这个时代的“北京”居然是一个港口城市。

    而界河这条通海的大河上,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海港。

    “这段界河冬天封冻吗?”武好古又继续打听起来。

    “冻啊,”王三郎道,“不过封冻时间不长,毕竟河道宽阔,来水也丰,一年最多冻一个月。”

    “不错,不错。”武好古点了点头,“好啊,就是这里了。”

    就是什么?

    王三郎和郭药师都微微有些奇怪,这里有什么好的?这个宋人为什么会如此兴奋?难道这里还有宝藏不成?

    “下锚放小船吧!”武好古吩咐道,“我们就在这里下船,然后去沧州一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