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作为一个木匠,他其实对于木牛流马是有过兴趣的,这岂不是一下子给天下节省了无数的畜力?

    可就是因为他做木匠过于成功,便意识到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实现的,诸葛亮这玩意,是骗人。

    另一头,旨意火速发到了刑部。

    对刑部尚书狠狠地申饬了一番,随即便要求刑部尚书推翻此前的案子进行重审。

    不过很快……朝廷就被打脸了。

    因为刑部给事中,直接封驳了旨意。

    所谓封驳,其实也是大明制度的特点。

    为了防范皇帝瞎出主意,因而旨意下到了各部,各部的给事中,是有资格封还旨意的。

    意思就是,这个旨意我们不执行。

    只是……封驳毕竟不是小事。

    三大臣于是又免不得碰头商议。

    左都御史李夔龙有些担忧,忍不住道:“老夫听闻陛下震怒,对此案极为不满,诸公怎么看?”

    刑部尚书薛贞则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显得不惊不慌,道:“给事中已经将圣旨封驳了去,从法理上而言,我等可不奉诏。”

    李夔龙点点头,叹了口气道:“这些日子审下来,真是触目惊心啊,他们竟凌辱大臣到了这个地步,如此肆无忌惮的屈打成招,指鹿为马。多少正直之士受尽了屈辱,若是我等不过问此案,真要按着他们这样的搞法,天知道多少人要蒙冤,更不知多少人要受难。”

    “诸公,这天下人无数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呢,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千古,只在今日了!到了如今……得拿出舍我其谁的底气才是,如若不然,这么多人惨遭毒害,我等于心何安?”

    薛贞颔首点头:“是极。”

    大理寺卿陈扬美慢悠悠的呷了口茶后,随即便镇定自若地道:“就这么办,咱们尽快的审,不能再拖下去了。”

    于是,这三司加快了审问的步伐,一个个审下来,竟是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冤屈的。

    这一下子,引发了举朝哗然。

    什么所谓的叛逆,根本就不存在的,绝大多数人人在南京城,对外头的事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当初是听说流寇要杀到南京城来,大家人心惶惶。

    而负责‘平叛’,真正知道内情的,则多是像魏国公徐弘基,以及一些武臣。

    不出几日,又有许多剖白自己忠义的诗词开始流传于市面,都说是大狱中的‘罪臣’所作。

    甚至还传出,连刑部大狱不少的牢头和差役都为他们流泪。

    这消息一经传出,便开始搅得天下议论纷纷。

    天启皇帝得知之后,又是大怒。

    可这时候,天启皇帝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如今闹的这样大,到处都是流言蜚语,三大臣又顶着压力,内阁这边又在装死。

    而据闻,最后的判决,也即将开始。

    这分明是直指宫中。

    就在此时此刻,魏忠贤终于沉不住了,他招了从前阿附他的徒子徒孙们到自己的府邸来。

    大家倒是来了,只是都默不作声。

    魏忠贤便直接将话敞开来说:“陛下的意思,你们是懂得的,这是铁案,你们也跟了咱这么多年了,这事……怎么说?”

    他微笑,一双眼眸,扫视着众人,却闪露着严厉。

    似薛贞和李夔龙这样的人,当初就是攀附魏忠贤起家的。

    只是,大家依旧是不做声。

    魏忠贤就看向薛贞:“薛贞,他们不说,你是刑部尚书,你来说罢。”

    被点到名字,薛贞便起身,恭恭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