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众人推,连续数日没有反应,这一下子,令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倒张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

    而东林军校之内,已是群情汹汹,突然要倒张,令他们一时间措手不及。

    不少军官和学员,义愤填膺,也就军规似铁,才勉强令他们没有什么过激的举措。

    等到了月末。

    京师六部九卿,至南京六部,上书言罪者,竟已达到了三百二十七人。

    自然……物极必反。

    这三百二十七人……人人都言张静一可杀。

    可另一方面,却也有大量的大臣开始行动起来。

    张静一就算再如何不济,那也是大明的岳武穆,现在弹劾张静一罪责的奏疏越来越多,就仿佛张静一十恶不赦一般,这显然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感。

    于是,又有许多奏疏,开始俱言张静一的功绩。

    就在这水火不容的时候。

    岁末的廷议终于开始了。

    杨侃显得很兴奋,他一大清早,便穿戴了朝服,而后兴匆匆的入宫。

    这些日子,他确实风光无比,而且他隐隐有感觉,自己应该赌对了,陛下和内阁放任人弹劾张静一,宫中一定是对张静一出现了嫌隙,君臣相疑,这张静一是死定了。

    而他敢为天下先,赌对了陛下的心思,又得到了士林不少人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万众瞩目,将来入阁拜相,只是迟早的事。

    到了午门之外,果然他一到,便有许多人热络地上前来和他打招呼。

    作为如今炙手可热的新贵,当然不缺人给他抬轿子。

    杨侃则只是面上带着微笑,一副很拘谨的样子,若有人想说点什么,他便义正言辞:“我与张都督,非亲非故,也绝没有任何的仇怨,此番上奏,不过是义愤而已。”

    又或说几句:“士大夫心忧国家,纵死无怨。”

    随后,午门大开,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之下,杨侃挺直腰杆,徐徐进入午门。

    百官至大殿。

    可在这里,却早有人在此等候了。

    正是魏忠贤。

    而在这大殿的内外,却是布置了无数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缇骑。

    一个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浑身带着杀气腾腾的气势。

    …………

    这两天会把几章大结局的章节一口气送上,另外推荐一本书:大时代从1983开始,是咱们历史类作者晨风天堂的书,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