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149章  西进和南征

    而就在此时,燕京的辩论终于在庞涓强硬态度下结束。

    原来,就在赵元等人大举进攻月氏之际。

    庞涓公孙衍等人也加速赶往燕京。

    由于离京日久。使得庞涓一下只事物特别繁忙。

    可是最关键的两件事,还是优先处理。

    那就是根据盟约,救援楚国迫在眉睫。

    第二,大举进攻月氏所需要的各种配合和粮草调动。

    可是,偏偏今年暴雨临盆。

    整个赵国农作物由于雨水过多,造成减产。

    虽然由于四通八达的水渠和运河引导,没有引起水灾。可是由于水过多造成的侵泡。

    还是导致了各地粮食的减少。

    而赵国的存粮可不多。去年的大工程和今年的各种战事,移民,等导致储存不多。

    而最大的进口,也是唯一的进口国,楚国,由于侵占了汉中等地,也封锁了边关,两国贸易还没有正常化。而其他韩魏齐自己都缺粮,哪里还会外卖。

    可以说整个天下,只有赵国和楚国还好点。

    可是也不足以支撑南北两线大战。

    况且,赵国也没有两线作战的传统。

    于是只能二选其一、

    而原来制定的援救楚国计划的参谋长王廖和兵部尚书楼援就是坚决主张的。

    他们认为月氏是化外之地,早晚都可以去取,可是一旦楚国被五国攻灭。

    那么各国就会更加强大。不同于楚国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大而不强”

    一旦齐魏韩掌控,以他们不弱于赵国的生产力水平,很快就能组建一个不亚于赵国的强大势力。

    这是不容许的。

    这是国人传统以中原为中心的主要观点。

    得到广泛支持。

    可是以公孙衍为首的主张先拿下自相残杀的月氏,一旦让他们统一,那就是另一个统一后的齐国。

    更加难以对付。

    公孙衍,蒯越就支持。

    他们感觉先拿下能拿下的再说。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这时庞涓选择搁置。

    他拿着其他奏折开始处理。

    有多少。居然高达6千多本。虽然不是急件,因为急件已经被他在马车上处理了。

    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还是会出事的、

    不过他有一套完整机关协助。

    效率极快、

    其一,这些都有内阁的“蓝批”

    在他没有批示前,内阁会按照蓝批指示下发各部。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带着帮助他决策的秘书省也就是中书省和复核的门下省。

    两省官员并不多,但都是精英。品级也都不高可是由于是最接近赵王的,所以他们极具权势。

    好吧,庞涓就指挥他们给自己审核。

    中书省在内阁批示基础上提供自己的见解,然后写上去。

    然后庞涓就负责看。

    一目十行,然后在几个处理方案上,用红笔,那种孔雀毛做的硬笔画上一个钩钩。

    于是下一批中书省人员就负责抄录到奏折上面。

    然后递给不远处的门下省官员进行审核,看他们有没有抄错。

    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出错。如果有就得拿回来,中书省人员改正,直到没有错,然后由负责掌握庞涓玉玺的侍中,也就是门下省的老大,一品大员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