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面目。

    朕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一直不服气朕当这个皇帝,对太子、甚至别的皇子抱有幻想。今天朕就要告诉你们,朕就是大明朝的天子。前晚宫内刺客事件,诸位爱卿可听闻了?出了这等事情,大内侍卫统领居然都没来护驾,你竟然还说他无罪?朕告诉你们黄翰他们的谋反,朕是有铁证的。现在他都在笔供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这件事情上,朕看你们都不必争辩了。免得越描越黑!大家还是给点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御林军统领一职,由谁来担当?”凌峰一句话下来,全场一片哑然,死寂一般。

    每个人心里都打着小鼓,谁都明白,这一次。皇上真的要对付太子党的残余和三皇子党羽了。皇上能公开的宣布,就足以证明皇上已经掌握了大局。“臣不才,愿自荐担任御林军统领一职!”这个时候,将领班列中站出一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纪,看装扮应该是三品官衔,但却是身体伟岸,英气逼人。“你是何人?”凌峰心想朱文冲也不一定记得住全部官员的名字,不懂就问,肯定不会错。那武将低头道:“臣下三品参将徐大成!”凌峰一听,道:“好,你的奏章朕看过,不错。

    既然你愿意担任御林军统领一职,朕就给你历练历练。徐大成,朕告诉你,御林军是保护朕的铁军,多年来因为皇子争斗,内部帮派复杂,你必须给朕下大力气清理一些残余,实在不行杀无赦。朕给你在御林军之内,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赐尚方宝剑。”“谢主隆恩!臣定当将御林军打造成钢铁之师,皇上的铁军。臣下愿为此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徐大成当即叩首谢恩,他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器重自己,给予如此重任,还赏赐尚方宝剑,这历朝历代能获得皇帝赏赐尚方宝剑的,没几个人啊。

    换做之前的朱文冲当皇帝,他绝对不会站出来自荐的。但是今天看到凌峰的表现,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而且他跟杨辉是同窗好友,杨辉把内宫的事情告诉了徐大成,因此他觉得这就是一个机会,因为皇上求变了。杨辉邀请徐大成一起辅助当今圣上,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徐大成相信了杨辉,没想到今天站出来,就获得如此收获,实在惊喜不已。凌峰得此良将,心中也是大喜。朝廷下众臣,有人欢喜,有人害怕,更多的人是彷徨不知所措。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的皇帝登基,都会伴随一批新大臣的冒出和一批旧臣的离去,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沉寂三个月之后,新登基的皇帝,终于开始整顿朝纲了!这标志一个新王朝的开始!正待凌峰要宣布退朝的时候,赵恒身后一官员,又出列启奏道:“皇上,微臣有事启奏。”“说吧。”凌峰后背靠在了龙椅之上,懒洋洋地挥了挥手。反正今天第一次上朝,慢慢体验一下也好。“微臣奏的是,关于黄河沿岸堤防修整一案。”那官员约莫在四十上下,长着一张方正脸,颇有一番善相。“皇上,微臣以为不妥。”在他身前不远处的一个胖嘟嘟的官员冒了出来:“黄河两岸堤防数千里,若要完全进行修整的话,其花费至少三千万两,等同于国库一年的税收。

    目前国库并不充裕,若都拿去修整堤防,若周边蛮民骚扰我朝,又当拿什么抵御?再说了,现在黄河又没有泛滥,何须急着花钱?”“皇上,微臣以为,必须防患于未然。如果黄河大堤崩溃,千万百姓无家可归,死伤无数,那时候就不是几千万两银子所能弥补的!”那提案官员据理力争的说道。“皇上,国库的钱同样是防患于未然所用,试想蒙古人要是入侵,我们那什么银子来打仗?”“蒙古人已经退居漠北,如何来攻打……”“黄河已经五年没有河水暴涨,如何来的大堤崩溃……”“都不要争论了。

    告诉朕,国库目前存银尚剩多少?”不知道哪个是户部尚书,只好对着正中间说话。“启奏皇上,国库目前尚余两千八百万两白银。”仍旧是那个胖嘟嘟的官员,恭敬的回答道。“什么,两千八百万两?”凌峰站起身来,一脸的惊讶。怎么穷成这德行?自己以为怎么也要有几个亿呢?没到三千两啊!比起我凌家的家产还少!头疼啊头疼。历史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