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工事,碉堡,大炮。奥军未必能占据上风。有了它,至少不会自己踩上去。

    他的造价一百万,完全不冤枉。

    除外就是我们需要留下全部收缴的地契,以及20万陆军的枪械,移交给奥军。这笔债务就算完了。“

    地契还是五月暴乱的额外遗产,收缴的地契是有价值的,对此斐迪南也知道有了这些,约瑟夫要把它更改使用性质就更容易了。

    如果自己在西班牙,也会拿他搞事情,比如拿来还收买人心,军心,效果奇佳。

    比他更精密的约瑟夫没理由想不到这些。

    至于枪械,如今战争期间,自然是无价之宝。最终斐迪南想想,他还是更痛恨路易十四一点,最关键如果哈布斯堡家族继续占有西班牙,自己还有可能继承西班牙。

    可是如果变成波旁家族,那就跟自己完全没关系了。

    因此出于自身考虑,他最终达成了这种妥协。反正他付出的也不到伍佰万金币的五分之一,他还是赚大了。

    至于约瑟夫承担了五百万金币,而英荷进行长期无息贷款等协议,他就不管了。

    比起西班牙,神罗帝国和英国才是列强,才是仅次于法兰西的第二第三强国。

    斐迪南很好奇,如今势均力敌的两大欧洲同盟的最终大战。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

    有意思的是,此时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两百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局势惊人相似,二战中两大领袖国,德意志和英国的领袖地位,如今分别由法兰西和神圣罗马帝国担任。而此时的法国地位接近于一战时期独霸欧洲的德意志帝国,陆军*,海军仅次于英国。

    而此时的法国领导的“同盟国”主要包括巴伐利亚,科隆主教国,还有意大利西北的诸侯萨伏伊,以及德意志里面的一下其他诸侯。

    可以说比起欧战时期德意志还有hi实力不弱的欧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强国援助相比,实力还要逊色很多。但是打出的结果,却和一战截然相反,法兰西最终才是三大强国中最大的获利者,他获得了大半个西班牙以及其海外殖民地,虽然最终放弃了奥属尼德兰,以及洛林等德意志领地,也让西班牙割让了意大利全部领地给第二大获利国家,神圣罗马帝国。

    可是他毕竟占据了绝对的西班牙大多数利益。至于英国,呵呵,第三大获利国,借助战争,英国不断在海外蚕食此前占据优势法兰西殖民地,更是借助此战,再度摧毁了法兰西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海军。而且还把荷兰拉入神坛,这一战荷兰不仅没捞到多少好处,最终还把海军,陆军元气大伤。国力成衰败速度,更加迅猛,到了战争结束,荷兰已经无力维持一直和英法争锋的欧洲世界一流海军。间接地巩固了英荷战争以后逐渐落入英国手上的海上霸权,为后来称霸世界,建立新的日不落帝国,奠定基础。此后很长时间,法兰西海军都处于守势。路易十四时期的海上雄风一去不复返。

    相比起看起来势弱的法兰西同盟国一方,以东西两大强国为首的“协约国”也就是英奥联盟体系不同。

    和历史上一战协约国包围同盟国的态势一样,如今英奥同盟也是东西夹击法兰西。而且英国还有荷兰做帮手,而利奥波德一世有把军事力量雄厚强悍的“小强”普鲁士拉进来,再加上听从维也纳帝国皇帝号令的其他德意志诸侯的额力量,综合实力绝对强于法兰西同盟。

    而斐迪南最大改变就是,他的带领下,意大利诸侯选择中立,整个美洲殖民地在墨西哥带领下选择中立。这无形中削弱了两大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