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散沙的局面。正式赵国外交家们的游说。

    使得各国调节了矛盾,成功分配了击败秦国后的战利品和政治版图。

    正是由于投入太多,各国都不愿意放弃最终瓜分胜利果实的最后关键时机。

    “那我们怎么办,”赵括很佩服足智多谋的毛遂。

    “将驻区交个安平君的数万齐军,这个地区太敏感,还是交给齐魏韩三国自己解决了吧,不过时机最后在魏军渡河北上以后。我们立即撤军。

    然后回合暴鸢将军的十万韩军迅速南下。乘着秦军没有反映过啦之前,一举拿下南阳郡36县,恩至少占据一半以上。”

    赵括点头“此计甚妙,可是对咱们赵国有什么好处”

    “在中原一个较为强大的韩国不仅仅会自觉地阻击秦军东进,虽然战败以后秦国虚弱不堪,可是这仅仅是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不代表军事上也是如此。

    如果关东不团结,甚至互相敌对,那么秦国白起王翦之流就会带着数十万秦军东出。毕竟到如今为止,秦军最精锐的主力都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韩国一旦得到函谷关,必然会加以利用这样来之不易的险关。秦国要想东出只能另寻办法。

    除此外一个实力较强的韩国,还能很好的牵制魏国,扩张。

    也能阻挡楚国和赵国结界。齐楚实力相当,但底子上面楚国更强,光兵力楚国就是齐国的两倍。也就是说,不说战斗力,就兵力而言,楚国仅次于赵秦,位居第三位,幸好楚国没有向安平君田单那样的兵法大家,不然实力会超过齐国。威胁我国。”楚国近百年来没什么名将,如果不是本钱雄厚,估计早就灭亡多年了。他们任人唯亲的风格使得庸碌昏聩的将军掌握大军。于是即使人数再多也很难击败中原各国,总是失败多余战胜,可是一旦吴起那样的人主持楚国,那么楚国就会很可怕。当年吴起在楚国,就打击的三晋不敢南下。楚兵凶悍的名声传遍中原。

    可惜吴起之后,楚国再无名将。即使是名将项燕,对比起四大战将的成绩,也就二三流,比起他的孙子项羽的威名可是差远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盟友,未来能阻挡我国大计的只有秦国和楚国。在此前我们要给他们设置足够的障碍,更何况渑池会盟,韩国未来争取我们支持一记割让他的旧地平阳一代,虽然近百年,哪里早就丢失干净。但咱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名声,合法占据平阳的外衣。”

    “那我们立即部署”赵括迫不及待。

    果然之后没能得到弘农的魏无忌一面撤兵返回河内郡。另一面精选八万精锐

    在陕县东北的茅津渡渡河,直取解州。

    这里可是池盐著名产地,渑池会议。

    赵国为了解决自己食盐危机,试图占据这里。

    可惜魏无忌坚持不肯。

    日复一日的战争使得各国财政濒临崩溃,战后拥有巨大利益的食盐盐利润,显然没人会放过。

    最终采取的是谁占据归谁的方法。

    可惜作为秦国重点打击对象的赵国要想占据这里实在是太难了。

    相比下,魏无忌突破黄河以后,轻而易举横扫河东南部。

    没办法,当时白起王龁王陵兵团,由于长平之战的艰苦,兵力日益集中。

    王龁十万大军在平阳一线对峙乐乘所部。

    其他大军都被白起集中到了长平一线。

    结果后方极度空虚,魏无忌四面开发,短短几天,当年伊阙之战后丢失的河东61城,尽然尽数被他夺回。不过这些城池在秦国的时候已经合并成了县,包括大阳县(平陆县)由于就在茅津渡一代,被他奇袭。

    还有河北县(芮城县)蒲反县(永济县西部,著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