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最好的沁河盆地后丹河两岸,很不幸,都不属于赵国。

    只有最东部的最靠近高高的险峻的太行山山脉主山脉的东部属于赵国。

    赵国也光棍,在这里设置了潞城县,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晋城市陵川县。

    沿着丹河向北,高平县,更北的长子县,屯留县,恩,这些都属于韩国,跟赵国没什么事情。整个长治市,按照赵国的母亲河漳河的两条源头支流大致分成两半。

    靠近邯郸和太行山的就属于赵国,赵国在这里有十个县左右。

    漳河是邯郸南部和东部重要屏障。

    可是实际上他也是西部屏障。涉县就是在漳河边上依靠地势新建,最先是军事防御要塞。后来才改为县,但仍然是邯郸西面重要军事基地。

    不过他在更西面还修建了东阳关保护涉县。他们均属于邯郸郡。

    漳河到了太行山区就分为东西两大支流,西支流称之为烛漳河,东边的的靠近邯郸的就说清漳河。

    我们要说的就说烛漳河它本身贯穿了赵属上党郡,是其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地势落差太大,作用有限。

    而这条河更西部有2条源头渠道,叫烛漳西源,自然还有南源,两个合在一起,大致就是两国边界。

    这实际上就是西北向东南的边界。

    赵丹视察以后,进行了部署,原本十几个县整合成十个。总计三万户。平均每个县三千户。

    除此外个城池加强建设,顺便更改了一些名字。

    自北向南有武乡,沁县,襄恒,潞州(近潞城市一代,古代也叫潞州)壶关,黎城,长治,和长治东部的平顺和晋城东部的潞城县,

    对他而言,平顺和潞城县意义不大,更多的是看住敌军别让他们从险要的太行山区绕路进攻邯郸。

    不过一打听,才知道多虑了。根本没路去东部豫北平原。

    放在21世纪倒是各有一条到河南的路,可惜那是后人历尽千辛万苦开辟的,现在还没影。

    所以未来这里意义不大。

    主要是靠近高平,长子的长治县,这里是突出部。对于前往最前线很有意义,也是最快的。

    他向东北就到了潞州,再走六十里就是黎城,过了东阳关就进入邯郸地域。

    这里路是有的,可是与其说是路,还不如说是孔,或者洞来的贴切。

    如果运粮到这里,根本不能大规模。

    难怪长平之战,邯郸距离长平不过200里多里,尽然长达四十几天没有粮食抵达前线。恐怕不仅仅是秦国切断了吧。更多的是他们根本来不及。加上本身长期消耗粮食不足。最终量成惨祸。

    所以他指示被他任命上党兵曹的乐不害“先修路”

    这比修建上党西南防线壁垒还要关键,自然借着还有时间各县都可以修建秘密粮仓以防万一。毕竟到时候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就是运输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虽然长平离得河东更远,但架不住人家道路畅通呀。

    就当赵丹意犹未尽准备进一步指导防御部署之际。

    邯郸来了急报“陛下,太后有旨,请陛下立即回宫”

    赵丹道“什么事这么着急,晚几天不行吗”

    使者急哭了“不行,太后说了,这次陛下晚了哪怕一天都有可能见不到她了”

    赵丹立即惊呆了,呆坐地上,“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陛下,太后已经病入膏肓,时日不多了,蔺丞相让臣转告陛下,务必尽快回京,稳定大局”赵丹一听,来不及考虑更多。

    熟知权力斗争惨烈的他知道,不能让政敌占了空子。

    “传令御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