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盐酒。喝后,发热头疼的小病便会治好。”李二也是一边回忆一边说。

    明末时,民间的蒸馏酒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各种酒坊极多。蒸馏出的酒,浓度可达50—60度,属于高度酒,再也没有人敢大碗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三碗不过岗”就成了笑话了。

    况且,此时民生凋敝,粮食紧缺,自然不敢考虑用粮食酿酒。用番薯,自然是再也合适不过。大规模的装酒营销。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90%的工业酒精,可以做酒精灯、酒精炉的燃料,并用于医疗器戒的消毒。看来玻璃厂投产后,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接下来,就得设计和生产玻璃酒瓶了。

    自满清入关以来,华夏连连战乱,四川更是反复拉锯,遭祸更甚。以前靠着金沙江的水利条件,便宜粮价,谋利的酒坊们也在天灾人祸之下,纷纷关门大吉,辉煌不再。

    珙县也是,城外最大的酒坊“张氏酒坊”就是如此。祖祖辈辈,传承百年的酒坊,也扛不住战祸兵灾,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倒闭了。算起来,那也是四川义军和清军最后的交战时刻。随着义军的覆灭,百年的“张氏酒坊”也烟消云散了。

    不过,虽然架子倒了,但“张氏酒坊”的坊主张天翼还是每年会酿几十坛好酒,分给亲友和自己喝,只不过酿酒的规模却是小了很多。那些上好的绿色的酒曲却是在曲房,保护的妥妥当当,年年作,舍不得放弃。也许将来有一天他可以重操旧业,东山再起,重拾父辈的光荣。

    往年的这个时候,张氏酒坊”的坊主张天翼,一般都会去重庆府的儿子那里住几天,过几天舒坦日子,含饴弄孙,然后再回珙县的老家。

    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年的二月,张天翼并没有出去。而且没有过几天,城南外的“张氏酒坊”重新又热闹了起来,但却挂起了“王氏酒坊”的幌子。

    二月初三,珙县地处金沙江以南,温暖舒适,即便是冬日,也没有冰雪天气。如今绿满柳枝,春意满满,南广河和洛浦河河边更是熙熙攘攘,来往踏青寻春的行人不绝。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相比于北地,南国此刻已是青草如茵,鸟语花香,就连明净的河水也是惹人遐思。

    是什么使这张天翼改变了主意,不得而知。是这明媚的阳光,拟或潺潺的流水,让张天翼望峰息心,不再执着?反正左邻右舍都知道一点,这张家坊主是不打算再继承祖业,积蓄酿酒了。

    新的“王氏酒坊”不但里里外外收拾一新,而且连周围的空地都被主家租了下来,如今正在用水泥修砌一道高高的围墙。

    而在这酒坊里面,人们意外发现这张天翼竟然还在忙活,不是说他卖了酒坊吗?

    张天翼却是完全不顾众人的猜疑,指挥着酒匠们,学徒们整理酒坊,清洁卫生。

    只见了王斌一面,得知其人就是儿女上学的“希望学堂”校长,一番短暂的交谈,张天翼就做出了决定。

    不仅因为王斌的个人魅力,也是王斌的承诺,那就是一旦酒坊顺利投产,那么王斌会帮他恢复祖业,重新开起一家更大的“张氏酒坊”。

    基于此,张天翼连坐地起价的心情都没有,酒坊只是卖了个安心的价钱。

    张天翼祖祖辈辈做的是酒坊,对整个酒坊的流程都很熟悉,为主事的坊主。李氏兄弟虽然会酿酒,但酒坊管理方面显然差了一大截,只能作为张天翼助手,所谓的生产经理。

    张天翼躬身道:“大人,长江沿岸市面繁荣,酒肆甚多,咱们这新酒,应该以重庆府,荆州府、江宁府、杭州府在,整个江南和运河沿岸为主。”

    果然是经年跑酒水买卖的行家,一下就看出了市场。长江沿岸,运河周围,河上的漕丁,来往的客商,再加上江南的富裕,繁华之地,初步的市场就应该是这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