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己去解决。

    对于王斌来说,最为动心的就是二战时期德国的陆军,军队的服从和奉献精神铸就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德国人的战术和军队编制王斌可是耳熟能详。

    比如德军步兵班的战术,大体上就是火力压制和占领关键地点。其作战规范要求士兵保持隐蔽,直到开始射击才向前推进,所有士兵在战场上要迅速移动,避免让自己成为活靶子!机枪小组和步枪手保持紧密配合,步兵班即使遭遇敌人的猛烈火力也不能分散行动。

    在1941年版的《德军步兵作战手册:基本战术》中规定:在小规模战斗战术中,步兵班在进攻的最后阶段主要完成火力压制,推进,突击和占领敌人阵地等一系列战术动作。

    集中火力突击,找到良好的掩蔽物,突击时自由射击;推进时以松散队形向前移动;突破敌人的阵地时,利用*,*,步枪,手枪,工兵铲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进行进攻。突击结束后,必须立即完成集结;占领阵地后,步枪手分散成两至三个小组围绕在机枪小组周围,其间距离必须在能够听清班长指挥口令的范围内。

    在战场上,工兵挖好战壕,步枪手将步枪放在身体一侧,紧贴臀部,枪口上刺刀,在相距敌人5—10米左右开火。随后士兵冲出战壕。以刺刀和*和敌人展开肉搏。

    虽然投掷*的最佳姿态是躲藏在隐蔽物后,但也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向敌人投掷,士兵在训练中被要求左手握枪,右手投弹,并且用抓着步枪的那只手的手指在移动过程中拽出*的引信。当需要向敌人密集投掷*时,班长会下令“投弹”的命令让士兵同时投弹。

    至于大规模的攻击战术,德军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攻击方式:侧翼攻击,正面攻击以及包封式攻击,也就是同时采取侧翼和正面攻击,一般在我方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使用。

    另外就是穿插迂回。远距离穿插攻击,以长距离的运动尽量深入攻击敌人主要战线后方,包围对手;以主力部队迂回敌军侧翼,攻击其后方阵地,扰乱防御,形成合围之势,紧缩歼灭之。

    鉴于这个年代还没有空军,而海军自己现在又望尘莫及,所以强大的陆军也是王斌目前唯一能发展的军种。

    办起了军校,就要开始招生,就要从现在训练的队伍中找出优等的学员,进行培训,形成以后的基层军官。

    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后世的方法依然在这个时代十分有效。手下有将近5000名士兵的王斌,自然不会缺乏要求上军校的人,但是关键是能选出多少像样的人呢?

    自己又不可能像后世高中生考大学那样,人家可是经过了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不像自己,这里面是一大片文盲,有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

    只要能在这些人中间选出5-10%的人来上军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目前只能先凑合着。

    士兵的素质不高,没有上过学堂,这一点王斌可以理解,但是到哪里去找教士兵的教官啊,难道靠自己一个人!

    王斌不由得一阵头疼,看来得把戴梓父子拉进去,这二位都是机械火炮的专门人才,在这个时代,做老师自然是当仁不让。

    头疼归头疼,教材还得编下去,军校也得办下去,课还得教下去,后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奋斗吧,“腹黑君”!

    王斌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开始便起了教材,先从战术开始,再编写其它的科目。

    至于战术,只有根据自己的记忆,尽量把战术内容,战术思想写的详细一些,例如排枪击毙,可能很多人懂,但并没有落到实处。

    因为战术内容,战术思想还要牵扯到一部分要学习的课程,所以王斌不得不用硬起头皮,综合自己上大学时候的一些心得,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了下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