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道:“圣上,朝廷一旦撤掉三藩,很有可能会引起三藩的反叛之心!如果一旦引起战争,将会动摇国之根本,汉人又会卷土重来,还望圣上三思,徐徐图之!”

    年轻人就是这样,反叛的心思犹重,你说他不行,他反而想证明他更能应付得了,年轻的皇帝就是这样!康熙一拂袖子,冷冷地笑道:“朕就不相信他三藩敢起来对抗朕!朕就不相信他吴三桂敢起来反朕!他三藩有兵马,难道朕的天下就没有兵马吗?难道以我堂堂朝廷之力还对抗不了小小的三藩,真是笑话!”

    康熙摆了摆手,制止了想要继续上奏的大臣们,他冷冷地道:“你们都不要再议论了,朕已经决定了!即刻下旨,同意尚可喜的撤藩,让他带领他的子女藩属归还辽东,以享晚年之福。告诉他,朕是绝对不会亏待他这个忠臣的!”

    看到皇帝发话,下面的一群衣冠禽兽们,纷纷的闭上了嘴,谁也不愿意再触皇帝的霉头。

    见下面的大臣没有反对,康熙的脸上掠过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对着旁边的官员道:“索额图、明珠、莫洛,关于撤藩的事情,下来以后咱们再议一下,把这件事情早点定下来!”

    众人领旨,明珠上前奏道:“圣上,臣还有一事,就是关于那四川叙州府王天助的,此人狂言妄语,收买人心,裹挟民意,实在是罪大恶极!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请圣上明示。”

    康熙皱眉道:“现在撤藩的事情尤为重要,这件事先缓缓再说。王天助的事情,就让蔡毓荣去办理,让他好好调查,不要掀起太大的风浪,免得影响了朝廷的撤藩大计!若是发现这个王天助有大问题,马上抓起来再说!”

    “圣上,若是天下的汉人,都看了王天助的书,我大清危矣!此人狼子野心,左边书中尽是诛心之语,奴才以为,这王天助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万万不可以纵虎归山,让其做大!请圣上三思!”明珠见康熙似乎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急忙上前劝阻道。

    他跟在康熙的身后,侃侃而谈道:“王天助以金银之利,使士子聚集在其周围,供其驱使,而使得士子对科举,对朝廷没有敬畏之心!王天助又以粮米之物,资助农人,使其眼中只有王天助,而没有朝廷,没有圣上!试想若是王天助居心叵测,登高一呼,无数汉人必将为其马首是瞻,朝廷不可不防啊!”

    见明珠说的郑重,康熙点了点头道:“也好,等撤藩的事情定下来以后,马上让川湖总督蔡毓荣彻查此事!一旦王天助有任何不轨之心,可以让蔡毓荣立即将其诛杀,不必请示朝廷!”

    他拿起桌案上的书,打开几页,冷笑着读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崖山之后,再无华夏!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些大逆不道,诛灭九族的狗屁话语怎么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书上,让天下千千万万的幼童去读!这叙州府的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

    他的声音大了起来,年轻的声音里充满了威严,“撤藩的圣旨下了以后,立刻颁下圣旨,命令川湖总督蔡毓荣,对王天助一事进行彻查!命令叙州府的相关府县,马上查封王天助的这些书籍!叙州府的大小官员,包括这个王天助,都要一一细查,有问题的必须全部抓起来,一个都不要漏掉!”

    明珠大喜过望,赶紧上前跪倒,和其他的大臣一起大声道:“圣上英明!”

    康熙回到宝座上,他看着明珠道:“明珠,重庆西山之事,川湖总督府丧师辱国,依你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置啊?”

    “圣上,以微臣之见,徐治都虽然兵败,但贼人势大,且是夜袭,徐总兵虽有败兵之责,但却没有渎职之罪!至于川湖总督蔡毓荣,则是为徐之都所累!微臣建议,对蔡毓荣,徐治二人,略是惩罚即可,免得冷了二人报国之心,不知圣上意下如何?”

    说起来,蔡毓荣是他的同僚,徐治都是他的部下。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他拿了这二人的好处,虽然是千方百计为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