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乘船顺沱江而下,顺流而下,不足半日就快到了泸州府码头。沱江和长江在这里汇合,虽比不上重庆府的码头那么显眼,也算得上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大码头了。

    一阵秋风吹来,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寒意,已经是三秋时分,温度慢慢的降了下来,正午的阳光也不再那么炙热。

    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清风徐来,站在船头,两岸青山环绕,江上片片白帆,端的是让人心旷神怡。

    马撒依站在船头,只顾欣赏眼前的美景了,对王斌等人不闻不问。她一身汉人女子打扮,身材挺拔,充满了异域风情,倒是吸引了不少过往的行人。

    王斌心里暗暗发笑,从西北草原来到山水俱佳的巴渝,看到泼片的绿和随处可见的青山碧水,心里肯定是大大被触动了。

    马撒依看到王斌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不禁恼道:“王大人,离开了金屋娇人,难道是又有所思吗?”

    大家抬起头来,一起看着王斌。王斌一笑,看着众人道:

    “有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老爷,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个知书达理的贤妻!丈夫问道,你说什么?妻子回答,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个贤妻!丈夫又问,你说什么?妻子恼了:你他妈的聋了啊?老娘说要做个贤妻!”

    船上的人笑倒了一片。马撒依也笑语嫣然,随即脸色涨红,狠狠的瞪了一眼王斌。

    董平望着前方影影绰绰的泸州城,不禁问道:“三哥,这泸州有什么出名的东西吗?”

    王斌历史知识渊博,博闻强记,大家都喜欢听他讲历史故事,民间轶事,觉得可是比从书本上有趣多了。

    王斌想了一下道:“若说这泸州,最有名的就是这名酒“泸州大曲”了,自汉朝以来,就已经是鼎鼎大名了!唐代大诗圣杜甫在他的《泸州纪行》一诗中就这样写道:“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因贬谪来泸州住了半年,吟出了“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的绝佳诗句,写出了泸州酿酒、家家饮酒的习俗;同样是蜀中大才子的苏轼,也在他的《浣溪沙•夜饮》一词中,用“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来表达自己对这名酒“泸州大曲”的偏爱和迷恋之情。”

    众人听的都是频频点头,王斌刚要继续,马撒依却道:“酒只是消遣之物。若是在沙场上,士兵一边杀敌,一边还在嘴里念叨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对方早把士兵的头颅砍下来了,诗词真是害人不浅啊!”

    众人一愣,随即纷纷哈哈大笑,只留下王斌在一旁发怔。

    说话间,船已经慢慢的靠了泸州北岸,众人在泸州府北岸码头下船,只见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泸州码头是一个大码头,来往的船只,客商不少,一片欣欣向荣之像。

    孙豹去打听船只的消息,却被告知午后才有船只去重庆府,距离现在还有近两个时辰。马撒依要进泸州府吃喝,见识一下。时间还早,大家一起动身,往泸州府城城门口而去。

    没走几步,身后嘈杂之声传来。众人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只见大约有好几百人,男女老幼都有,个个衣衫褴褛,相互搀扶,急匆匆从船上下来。

    众人下了船,沿着官道向泸州府城门急速而去。途中不时有人跌倒,但马上就会被人扶起来,显然队伍里有人协调秩序,安排统筹。

    这些人从王斌等人旁边擦身而过,闷着头只顾赶路,孙虎抓住队伍里的一人,想问问情况,对方却不理睬,甩开手臂,急急离去,好像后面有人追赶一般。

    只是片刻,这些人已经越过了王斌等人,看来是要进城。

    几只江船在码头靠岸,一队队玄衣短打的精壮汉子纷纷下船,手里拿着长矛棍棒,冲上了码头。为首的二人身穿官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