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令君查到什么,我这一条命,死不足惜,只是我的姊妹们,命途多舛,无辜可怜,还请令君心存善念,怜惜她们,好歹给她们一条生路。我不敢求令君来日将养她们后半辈子,可总要给她们个活命的出路。”

    她是拼着一死的心,到他面前告发此事的。

    崔长陵喉咙一时发紧,又不免高看她两眼,虽然不满她先前所作所为,觉得她有意吓唬王羡,可这个女人……不,她也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而已。

    历经了世事沧桑,看淡了生死荣辱,她想做的,只有报仇,要秦王与秦王妃不得善终,而她要的,是她一众姊妹能得贵人庇护。

    这襄阳城中,如果说还有什么人,能够庇护她的姊妹,便也只有他了。

    王羡眼窝一热,也是因见了顾盼这样的举动,大抵明白过来,她不是为了揭发自己,看穿了这个秘密,又当着他们的面儿说出来,只是为了同崔长陵做这个交易而已。

    其实顾盼的心还是热的,即便是八年间在花想楼饱受摧残,她的心,依旧是热的。

    她的那些姊妹,依她所说,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出了楼子,叫人赎身回去,过上平淡的生活,或许也有不顺心的时候,可总归不再提心吊胆,能安生过日子了,便像她的六妹一般。

    顾盼今日所告发之事,来日一旦闹起来,这些人,一个也跑不了,不管最初他们有没有造反谋逆的心,可上了宇文聪和宇文扩的贼船,就再难下来,少不了为他们出谋划策,更免不了为他们尽心尽力,哪怕是什么也没干过,真闹到御前,陛下也未必听他们分辨,到时候天子雷霆之怒,抄家灭门,身首异处。

    他们是死不足惜,但顾盼终究怜惜她的一众姊妹,好不容易得来了安稳日子,即便最初是那样不堪的,可她们这样的人,还能堂堂正正的活着过日子,就已经太难得。

    她在害怕——怕天子之威不减,连带着她们这些无辜的人一并惩处,更怕就算陛下不降罪,饶过了她们,她们还是过不下去。

    昔年秦王远走凉州,元长庚还不是一样在廷尉府中为难荀况,几次三番给他使绊子,叫他下不来台。

    再像河东柳家这样败落,秦王妃不照样敢背地里为非作歹,毫不收敛吗?

    这世道本就如此,站在权利顶端的这些人,背后的势力总是错综复杂的,陛下能处置一个两个,甚至也能发落十个八个,可难道全都一锅端了?

    当初琅琊王氏伙同废王谋逆,河东屯兵,那都是铁证如山的,但又如何?先帝那样雷霆手段的一个人,不照样也只杀了一个王家郎主,将王家的宗子罢出朝堂,永世不得再入建康,如此也就作罢了吗?

    王羡捏着手心儿:“夫子……”

    崔长陵知道她心软,也晓得顾盼的担忧无不道理,他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原本对顾盼姊妹就有怜惜,方才的肃杀,也不过是顾盼先做错了事,惹的他差点儿发了性儿而已。

    于是他一摆手,打断王羡的话:“这本不必你求。一则你首告有功,二则你们姊妹原就无辜。秦王妃将你们从河东接走之时,你们都还只是孩子而已,哪里晓得什么朝堂政局,又哪里懂得什么天下江山,不过为了活着,不得不听她的安排罢了。至于后来的事情,即便你们姊妹成了秦王与襄阳往来联系的一种手段,可那也与你们是无关的,便是将来闹到陛下跟前,陛下也不会不体谅。至于你怕的另一宗事——”

    崔长陵略拖了拖音,眼看着顾盼的眼中闪过希冀和期盼,他无奈的摇头:“我既知道了这样的事,就不会放任你一众姊妹不管。你们为报仇告发此事,我想她们同你一样,都是愿意豁出去一切的,我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不会看你们来日受苦。顾盼,不单是她们,还有你。你不用再说什么死不足惜的话,你爷娘生下你,从来不是为了叫你自怨自艾的,你既提着一口气,在襄阳筹谋了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