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郭闵安把尾音拉长了,想起多年前的事情,便更觉得头疼不已,手上的力道重了些,“七年前我刚升任江州知府,回京述职并谢恩,从京城回到江州,有半个多月,都闷闷不乐,脾气也不怎么好,见了人总想发火儿,那时候你和白安几次三番的问,后来我脾气消下去,怒火也渐次淡了,才与你们说起,在京中遇上个十分无力的狂妄之徒,只是也并没有与你们细说,这事儿就揭过去不提了,还记得吗?”

    这件事情,郑泽当然记得。

    如果说他追随大人的这么多年,有什么时候,是极其惧怕大人,不敢靠近的,那也只有七年前的那半个多月了——那时的大人吓人极了,他甚至都在想,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刚一升官儿,就像是变了个人呢?脱胎换骨也没有这样快的,这转眼的工夫,去了趟京城述职,再回江州,脾气恁的大,见了谁都想发火,一言不合就要骂人,实在是吓人。

    他和白安商量了好久,还是觉得,大人也许是遇上了什么事儿,并不是变了心性,所以才硬着头皮,几次三番的追问,到后来,大人的情况好了很多,脾气也没那么大了,有一日把他二人叫到跟前,说起回京时遇上了个孟浪之辈,这半个月来的脾气,也全是因此而起,叫他们不要介意,对底下的人,也多些安抚。

    彼时他与白安再要追问,究竟是如何轻狂,又是怎样重装了大人,才会叫大人这样子迁怒身边人,然而大人却三缄其口,什么都不肯再说,后来还是白安劝他,既然大人不愿意细说,但是又提起了此事,那想来这件事情,在大人心里,就算是过去了,何必非要大人细说了,那不是戳大人的痛处吗?

    他想来十分有道理,便也不再多问,只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之后这么多年,也再没有提起过那件事和那个人。

    然而今日,见过了杜启年后,再联想大人堂上的一应态度与表现,与大人目下所言……

    郑泽不糊涂,登时明白过来其中的联系,却也大感惊诧:“大人当年所说的轻狂孟浪之徒,难道,就是这个杜启年吗?”

    他瞪圆了一双眼,目不转睛的盯着郭闵安,几乎是一字一顿的,问出了声来的。

    郭闵安沉默了好半天,才终于重重的点了头:“那年我刚升任江州知府,到京中去述职并谢恩,但是在京城发生的事情,和你们任何人,都没有再提起过。许阁老那时候是有心提点我的,只是你知道,我从小小的七品县令,一步步的走到今天的位置,靠的,从来都不是结党营私,我只愿意做好我分内的事情罢了,况且我的座师,同许阁老,并不大对付……故而我为着不愿结党,也不愿辜负我的座师,便一味的婉拒推辞,许阁老毕竟位高权重,大约也觉得我不识好歹,拉拢了三两次,便也就不再提这茬儿了,而杜启年也就是在那时候,出言奚落于我——”

    他无声的叹气,又一味的摇头:“其实要放在今天,我真不会生气,那时候到底还是年轻气盛啊。杜启年是个奴才,可人家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真是不假,他跟着许阁老伺候的久了,京城里横着走,京中官员,也多少卖他这个面子。他那时候是自己找上的我,说我是个不识好歹的人,自以为有本事有才干,就能够步步高升,出人头地,辜负了他们家大人的一番心意,实在是混账至极。”

    郑泽登时倒吸口气,脸色便不大好看起来。

    这样的话,从一个奴才嘴里说出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更何况,为官清正,一直都是大人的长处,多少年了,大人从不依附,也从不刻意讨好朝中大臣,这些是他们这些底下人都看在眼里的。

    昔年许阁老意图笼络,大抵也是觉得,大人的确是个有本事的,将来能够成大事,只是几次三番大人不领情,许阁老便也就作罢了,偏偏杜启年一个奴才家,找上门来出言奚落,简直是成何体统!

    也无怪大人离开京城后还要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